作者: 艾治平
慘淡天昏與地荒, 西風殘月冷沙場。
裹尸馬革英雄事, 縱死終令汗竹香。
張家玉
首二句寫景,景中寓情。天色無光,大地荒涼,一片昏暗。“天昏”,“地荒”前又冠以“慘淡”,極言景色凄慘。這是人的感覺。“沙場”,原義平沙曠野。后用指戰場,唐詩中頗多見。詩又于“沙場”前冠以“冷”字。冷固由于西風勁吹,天冷;但也和天昏、地荒、殘月等的客觀環境的映襯,密切相聯。這“冷”真是上天下地充斥寰宇了。它深一層地表達出沙場的荒涼寂寞,有人的感受在內。詩人選擇了幾個具特征的意象,把它們聯綴起來,看似只取景物,而詩人的神致自在言外,所謂不求工而自工者也。
后二句徑直抒情。“裹尸馬革”用典,見《后漢書》卷24《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后來以此指英勇作戰,效命沙場。詩人說這是“英雄事”,已神完氣足,下面卻又云:“縱死終令汗竹香。”“汗竹”,即“汗青”,亦稱“殺青”。古時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炙竹去汗,取其易書,并可免蟲蛀。后特指史冊。這句與王維“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少年行四首》其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如出一轍,言雖簡而意實同。
本詩前二句景色荒寒凄清,是詩人眼之所見,亦是清軍大舉南下后,全國各地抗清隊伍所面臨的境地,從大背景中映現出斗爭的艱苦卓絕。后二句壯言慷慨,以寧死不屈、死而猶榮作結,表現出詩人氣貫長虹的英雄本色,人們再不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上一篇:朱靖華《再送蔣穎叔》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霍然《軍中雜誄》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