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慎2
二則 ·之一
二月辛酉3,自龍尾關窺天生橋,夜宿海珠寺,候龍關曉月4。兩山千仞5,中虛一峽,如排闥然6。落月中懸,其時天在地底7。中溪與予各賦一詩8,詩成,而月猶不移,真奇觀也。下山乘舟至海門閣小飲。
1點蒼山,又作蒼山,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之西,作者在流放云南期間曾游點蒼山,逐日記游而成《游點蒼山記》。2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明代著名文學家、學者,有《升庵全集》。世宗時,曾謫戍云南永昌。3辛酉:辛酉日,古以干支紀日。4龍關曉月:點蒼山一景。5仞(ren):古長度單位,合今七尺或八尺。6排闥(ta):推開門。7天在地底:形容天空月色倒映在水中,如在地下。8中溪:李元陽,號中溪,當地名士。
【析點】 壁立千仞的兩山中間夾著一條深深的峽谷,曉月將墜,月色倒映水中,給人一種天在地底的感覺。這到底是自然現象的寫實,還是作者人生遭際的象征呢? 中國古代詩文向來講究意境,很難說作者營造的龍關曉月這一凄清意境沒有包含其人生感受在內;至少,對于流放云南的作者來說,其心境之凄苦是不言而喻的。
楊勇
二則 ·之二
壬戌1,復行人關2,由混混亭而升覺真庵,北折入谷口,觀寶林寺山茶。因叩圓海寺3,瀹茗煮泉4,坐于萬松之陰。已乃拄杖下北澗5,渡石關,至鶴頂寺,松林蔭軒6,洱波在席7,相與趺坐酌酒8。時夕陽已沉西,山缺處猶露日景,紅黃一線,本細末寬9,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鴛浦夕陽也10。余波皆碧,獨此處日光涌金,有鴛鴦群浴。今則網罟大密,此景時有時無,不常然也11。”曰:“但觀于涌金流采,已自勝耳。”
1壬戌:壬戌日,上一則的后一日。2關:指龍尾關。3叩:叩門。4瀹(yue)茗:煮茶。5已:已而,不久。6蔭軒:樹陰遮掩小室。7洱波:洱海的波浪。在席:極言洱波之近。8趺(fu)坐:盤腿而坐。9本細末寬:形容落日光線放射,起初細小,而后漸寬。10鴛浦夕陽:洱海一景。11“今則”三句:意為現時捕魚網多,鴛鴦不來群浴,“鴛浦夕陽”之景不常有。罟(gu),網。大,同太。然,如此。
【析點】 鴛浦夕陽本是洱海一勝,作者不辭艱難,由混混亭而覺真庵而寶林寺而圓海寺而鶴頂寺,為的也是欲睹這一奇景(雖然他沒有言明),不料因為捕魚網多而無法見到鴛鴦群浴的美景,這確是一件憾事。但作者似乎并沒有過于傷感,他以能見到洱海涌金流采的景象而自慰。或許,在經歷人生的失意與挫折之后,他對此遭遇已不感到奇怪了吧。
但是,對于任何愛美的人來說,這確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古人有所謂“林間喝道,花上曬褲,清泉濯足”之說,意指自然之美遭到破壞。文中反映的網罟太密致使鴛鴦不來群浴的現象不也給人同樣的感覺嗎
上一篇:《游廬山記二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游珍珠泉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