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②,
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
快③,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
后名,可憐白發生!
【注釋】 ①陳同甫:陳亮 (1143—1194),字同甫,辛棄疾好友。富有才華,堅持抗金,終身未仕。為南宋豪放詞派重要詞人。②麾 (hui)下: 指部下。麾,軍旗。炙(zhi):烤熟的肉。③的盧:一種烈性快馬。傳說劉備在荊州遭遇危險,騎的盧 “一躍三丈”而脫險。
【鑒賞】 這首詞約作于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帶湖。布衣陳亮 “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宋史》)。辛、陳二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1188年辛、陳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寫于鵝湖之會分手之后。
想當年,年輕的辛棄疾率萬人南渡,為的是救家鄉父老于水深火熱之中,而今歲月老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忍看遺民淚盡胡塵而束手無策。詞人愁極無奈而借酒澆愁,然而,舉杯澆愁愁更愁,深濃的家園之愁豈是酒能澆滅的?友人縱談之后離去,詞人胸中塊壘難平,長夜漫漫,耿耿難眠,酒入愁腸卻化作英雄苦淚。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仔細端詳,就好像面對親密的戰友,心潮難平。“醉里挑燈”,不經意而烘托出沉重的氛圍、蒼涼悲壯的畫面。醉眼蒙眬中,英雄恍惚回到當年的戰斗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 “連營”,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獵獵軍旗下,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分食大塊烤肉,此時鼓瑟齊鳴,翻騰著反映邊塞生活的雄壯軍樂,該是何等酣暢淋漓! 何等熱烈壯觀! 這是戰士們在沙場點兵,準備投入戰斗,痛殺仇敵! 點兵場面看似信手據實寫來,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 真是 “氣吞萬里如虎”! 這幾句中還用了兩個典故 “八百里”、“五十弦”,用典自然。“八百里” 典出 《晉書》,指牛,但又可理解為地域廣闊,似不必膠柱鼓瑟。而 “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氣勢不凡,與 “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出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闋是兩個特寫鏡頭: 駿馬 “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從 “夢回” 到 “弦驚”雖分屬上下闋,卻語義連貫,都是描寫詞人醉里、醒里、夢里時時刻刻情牽魂繞的戰斗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 “了卻” 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 “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 “生前身后名”! 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搴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 的赤膽忠心,無不一一躍然于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 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到現實的深淵,跌得力重千鈞,沉痛萬分。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無盡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不愧為 “壯詞”。而結句悲壯低徊,形成鮮明對比。結構上不同于一般詞作,上下闋語義連貫,毫無分界,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詞 “沉郁頓挫” 的典型之作。
文章作者:艾虹
上一篇:愛國詩詞《周恩來·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