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薛華
王 勃①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②。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③。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注釋】
①王勃:見《詠風》。
②遑遑:驚慌不安的樣子,也做“皇皇”。
③凄斷:猶凄絕。
【詩本事】
高宗乾封元年(666),王勃十七歲,進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寫《平臺秘略》。寫完后,沛王賜給他帛五十匹,十分賞識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長。后因事觸怒高宗,被驅。當年五月他離開長安南下入蜀,后來客居劍南兩年多,遍游漢州、劍州、綿州、益州、彭州、梓州等地。在此過程中,他對現實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寫下了一些影響深遠的詩文。《別薛華》就是其中一首。
【賞評】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將人生的感受與哲理融入其中,因而具有很強的感人力量。
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不知還有多少荒寂艱難的道路啊。當友人踽踽獨行,沿途問路時,心情又該是多么的惶惶不安。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唯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做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你我的心情都像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葉小舟,我們的人生際遇都是一樣的辛酸凄苦。“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兩句是說:離開的人和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表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會永遠相憶,情感誠摯感人。
這首詩由于作者講究匠心經營,反復詠嘆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絲絲入扣,字字切題,又一氣流轉,渾然一體,確是感人至深。與一般五言律詩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它是以敘事直抒胸臆,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
上一篇:《初發揚州寄元大校書》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勸酒》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