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洪秀全·述志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①
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云路小,騰身何怕漢程偏。②
風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飛龍定在天。③
【注釋】 ①乾坤: 《周易》中兩卦名,這里指代天地。殺伐權:生殺予奪之權。解民懸: 解民倒懸,解除人民像被倒著懸掛一樣的痛苦。②漢程偏: 漢,河漢,即銀河。漢程,銀河的河道。古代有“王者有道,則河 (銀河) 直如繩” 的迷信說法,“漢程偏”喻指清王朝無道。③三千浪: 極言波濤洶涌的氣勢似有三千重。易象飛龍: 《周易》乾卦九五爻辭: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舊時封建迷信以為是 “圣人”登皇位的征兆。
【鑒賞】 洪秀全的 《述志詩》作于清道光十七年 (1837),首見于洪仁玕口述、韓山文筆錄,1854年在香港出版的 《太平天國起義記》,又見于洪仁玕1864年就義前寫的 《洪仁玕自述》。
這首詩開門見山,表達了作者將要發動武裝起義的革命志向,只有武裝奪取政權,“手握乾坤殺伐權”,才能斬邪留正,解除廣大人民的倒懸之苦。“斬邪”,就是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留正”,就是發揚人民革命的浩然正氣。
龍是奮發有為的象征,在封建時代,又是帝王的象征。洪秀全把自己比作騰飛的龍。龍飛上天空以后,能夠 “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在這里,用的是互文法。互文是兩個詞本來要合在一起說,但因音節和字數的限制,不得不分開,分開時還不得不省去一個。我們鑒賞時則要把兩個詞合起來領會和玩味。“眼通西北江山外”,也應包括東南; “聲振東南日月邊”,也應包括西北。也就是說,眼通和聲振的,都是整個天下,眼光是多么遠大,氣勢是何等磅礴! 龍在天空伸爪,遼闊云路,仍嫌狹小; 龍在天空翻騰,河道偏斜,毫不在乎。說明他的志向是馳騁天下,對腐朽無道的清王朝是無畏無懼的。
開創一代風氣的思想家和詩人龔自珍在 《己亥雜詩》中說: “九州生氣恃風雷。” 當時的中國正醞釀著人民革命的風雷。洪秀全在 《述志詩》 中呼喚風雷的到來,他預言起義的風雷會鼓起三千重的革命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周易》乾卦九五爻辭說: “飛龍在天”,到時候,清王朝一定會被推翻,革命浪潮中涌現出的 “圣人”,就會順應易象,建立新王朝,登上皇位,掌握政權了。
這首詩,以大無畏的革命氣魄,抒發了作者決心領導人民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動統治,建立新政權的豪情壯志和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堅強信心。全詩氣勢磅礴、筆力雄渾、形象生動、意氣風發,而又比喻貼切、對仗工穩,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較好的優秀作品。
文章作者:馬達
上一篇:愛國詩詞《馬小進·過基隆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