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鄒容·和西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中原久陸沉,英雄出隱淪。②
舉世呼不應,扶眼懸京門。③
目瞑負多疚,長歌招國魂。④
頭顱當自撫,誰為墨新墳。⑤
【注釋】 ①西狩: 章炳麟的筆名,“和西狩”指和章炳麟所作 《獄中聞沈禹希見殺》詩。②陸沉: 沉淪,淪亡; 指國家之亡于清。隱淪: 隱姓埋名,秘密活動。③扶眼: 伍子胥直諫夫差,夫差反賜劍叫他自殺。伍說: “扶吾眼置東門,以見越之滅吳也?!雹苣款ǎ貉劬﹂]起來。負多疚: 負擔著許多隱痛。國魂: 指沈禹希的靈魂。⑤頭顱當自撫: 意為不怕為革命殺頭。墨: 黑色,服喪之意。
【鑒賞】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這個年代同時又是中國人民逐漸覺醒,資產階級民主思想逐漸傳播的年代,1898年的戊戌變法,標志著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興起。變法失敗后,在一些留學生和進步知識分子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為傳播,孫中山、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都是其中的先行者和優秀分子。這個時代,更是革命派與封建頑固勢力帝國主義激烈斗爭的年代,清廷統治者瘋狂鎮壓革命,革命志士常遭逮捕殺害,革命曙光時明時暗。鄒容的 《和西狩》一詩,就是在聞知革命志士沈禹希被害后作的。它一方面表達了對烈士的崇敬、祭奠之情; 同時也表現了詩人不怕殺頭,誓將民主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首聯敘寫了當時形勢,國家沉淪于清朝的統治達二百多年之后,有識之士漸漸覺醒,民族民主運動日趨興盛,有一批志士如沈禹希等,敢于站出來與封建王朝作公開的斗爭,“英雄”一詞表達了對革命志士的贊揚崇敬之情。頷聯描繪出當時斗爭的艱難形勢,廣大群眾尚未奮起反抗,革命力量還十分微弱,但革命者不惜犧牲生命以喚起民眾的覺醒,體現出崇高的愛國精神。頸聯對沈禹希給予肯定和贊揚,對沈的遇害表示深切悼念: “目瞑負多疚,長歌招國魂?!弊髡叩旒烙⑿?,心中充滿了悲痛與感傷?!邦^顱當自撫,誰為墨新墳”,尾聯由人及己,悲痛更加深沉: 為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又有何值得珍惜的,可是,將來為我祭奠的又會是誰呢?這一聯在抒發以身許國的同時,也流露出深沉的憂慮和感傷。
從全詩看,整個感情基調較為悲傷沉郁,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清王朝和帝國主義勢力十分強大,資產階級的力量還十分弱小,而廣大民眾尚未覺醒,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憂慮和感傷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少F的是,作者雖悲痛戰友犧牲,為革命前途憂慮,但革命信念仍十分堅定,寧可再添一座新墳,也決不茍且偷生。后來詩人果然死難于獄中,以生命實踐了自己以身報國的誓言。
文章作者:李開文
上一篇:愛國詩詞《黃炎培·吾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黃興·詠鷹》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