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洞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這是一篇小巧蘊藉的詠史論政的短章。
全詩從繡嶺宮著筆,寄寓了詩人對國家治亂興衰的深沉思考。繡嶺有東西兩嶺,位于唐代著名風景區驪山兩側。嶺上遍布樓臺亭閣,廣栽林木花卉,風景秀麗,前人、同輩吟詠之作很多。而李洞卻只抓住繡嶺上的野棠來做文章。第一、二句說,正是滿眼草綠、風和日麗的陽春時節,繡嶺上野棠盛開,春風掠過,飄落無數香玉(花瓣)。至此,人們自然會想到開元天寶全盛時期,唐玄宗臨幸華清宮,曾在這里廣栽棠梨,擬作為嫁接的母本。但還未及嫁接,安史之亂驟然興起,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繡嶺上的棠梨無人管理,遍地漫生,花開花落,也沒有人來過問。這個“野”字,蘊含詩人多少感慨!其中“盡”字,“飄”字,則把野棠花寂寞開無主、荒草隨意綠的冷落意境充分顯示出來?!胺紭錈o人花自落”,就更不用說生靈涂炭、大唐帝國沒落了!
尾聯寫一位鶴發老翁緬懷太平盛世,居然還唱著不合時宜的開元年間的歌曲?!蔼q唱”似有調侃之意,其實是詩人借此發出了對時政的深切哀惋。李洞為唐室諸王之后,累舉不第,縱有經國濟世之志,也無報國之門。他對晚唐統治者的醉生夢死,唐僖宗的荒淫昏朽,不理朝政,深表憂慮,因借唐明皇荒政誤國的事以痛加針砭,希望他們能汲取歷史教訓。
此詩在寫法上頗新奇別致,詩人對時政的憂慮嘆惋,僅通過繡嶺一小景以抒發,在詠史詩中也不多見。
上一篇:《經五丈原·溫庭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羌村三首·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