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九宮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九宮山,位于湖北省東南的幕阜山中段,在通山縣境內,與江西省相鄰。主峰老崖尖海拔1656.7米,被稱為鄂南第一峰,山上有老龍潭,又名“云中湖”為巨大的高山湖泊,景色優美。另有九宮山八景奇觀。南宋淳熙年間,湖廣著名道士張道清尋山傳道至此,在云中湖邊開壇修殿,香火鼎盛,一度使九宮山成為中國 “五大道場之一”。宋寧宗下令修建 “欽天瑞慶宮”,元代時又重建,并由著名書法家趙孟頫來九宮山題“重建欽天瑞慶宮碑”,至今尚存。后來道觀屢建屢毀,道場幾起幾落。如今九宮山已逐步得到開發,成為新型的旅游避暑勝地。九宮山西麓有 “闖王陵”,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與清兵轉戰至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一朝大順主,遺恨告中天”。郭沫若親筆題墓志銘及墓碑; 茅盾題 “李自成陳列室”。
我愛通羊好,雙泉咫尺間。
不須尋謝屐,步入九宮山。
[詩名] 通羊好 (十首選一)
[作者] 蔣之奇,北宋常州宜興人,熙寧年間進士,擢監察御史,后因事貶道州酒稅,又改任通山縣令。
[注釋] ●通羊:通羊鎮,通山縣城所在,始建于南唐。這里代指通山縣。●雙泉:指九宮山“內噴水”和“外噴水”兩道流泉飛瀑。●謝屐:東晉謝靈運,為山水詩的開創者,喜歡游山涉險,自自制一種木屐,上山時去其前齒,下山時去其后齒,使身體保持平衡。世稱這種木屐為“謝屐”或“謝履”。
行行行至老山腰,腳踏云關萬慮消。
瓦罐煎茶燒竹葉,崖泉流水洗牙瓢。
重重疊疊云千片,曲曲彎彎路一條。
此去上方應不遠,擔頭明月自家挑。
[詩名] 登云關七律一首
[作者] 米友仁,字元暉,北宋湖北襄陽人,為北宋書法家米芾之子。進士出身,仕至敷文閣直學士。力學嗜古,亦嗜書畫。淪喪后,削發云游,自稱“懶掘老人”,曾隱居陽新縣龍港赤溪洞多年。喜吟詠,吟后輒焚其稿,遍游鳳棲、九宮山等處。
[注釋] ●云關:為進山門徑,石級小徑,傍崖臨澗,九曲回腸,險不勝言。相傳張道清劈石開路,在石壁上銘刻“拔劍中行”。石頂鐫有南宋愛國詩人謝枋得所書 “萬山”二字,巨石下部刻有“曲曲入勝”四字,為明天啟手跡。沿途還有清初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數處。這里一路奇石聳峰,天然形成“觀音”、“飛天”、“虎頭”等勝景,古道小徑穿云破霧,時隱時現。當攀登到最奇險處,人已精疲力竭之時,路旁巖石冒出 “不負初心”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行人至此,不禁再鼓余勇,奮力攀登,終至絕頂,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牙瓢: 九宮山的木制品,用松枝刨成,小巧玲瓏,可盛飯舀水,為九宮山著名“木貨”。●上方:道教所謂之“天界”。虞集詩: “王母上方回。”
睡則無夢,覺則無憂。
心非是用,氣與神游。
逍遙物外,于我何求。
[詩名] 題張真牧像贊
[作者] 趙昀,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代皇帝,宋太祖十世孫。這首詩是他看了張道清臘尸后,寫下感想和贊詞。
[注釋] ●張真牧像:即九宮山道場開創者張道清的臘尸像。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為真人。牧,主事之官。張道清死后被宋寧宗封為“真牧真君”,其尸體被做成盤腿跌坐的參坐姿態的臘尸,供奉在真君石殿(祖爺殿) 內,殿在老龍潭湖濱,全部由青石方磚砌成,是山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建筑,又稱“真牧堂”,但保存了630年之久的臘尸在太平天國時期被毀壞,今存“敕建欽天瑞慶宮”石匾一幅。石殿則仍保存至今。●睡則二句:言張道清的臘尸像似睡非睡,無憂無慮的樣子。●逍遙二句: 說張真牧已逍遙于世上萬物之外,無所追求。此是道教“清靜無為”的主要教義。
洞天深處構斯亭,無限峰巒管送迎。
題品我慚無妙語,為君楄以萬山名。
[詩名] 題劍石亭題額
[作者] 謝枋得
[注釋] ●試劍石亭: 在九宮山試劍石上方,亭已毀,故址尚存。●楄 (bian,扁): 房上的短方椽子。這里用作動詞,即在匾額上題字的意思。●萬山: 萬竹山。在九宮山南麓,因翠竹萬頃而得名。試劍石亭因謝枋得題字后,又叫 “萬山亭”。
九宮山高白云深,之子入山何處尋?
清秋孤鶴自致遠,大海蒼龍常在陰。
祝侯解作禁火井,趙郎會鼓臨風琴。
憐予白發歸最晚,辜負故人招隱心。
[詩名]寄九宮山提點車蘭谷 (二首選一)
[作者] 虞集
九宮山聳白云顛,乘興來尋避彀仙。
丹鼎金砂看火候,玉函寶篆覓新傳。
煙霞遍歷憐余癖,山水重逢訝世緣。
萬慮坐來消化盡,幾回吟詠碧桃邊。
[詩名] 九宮即事
[作者] 姜時棠,號龍崖,湖北通山縣人。元末明初任益州 (今屬云南) 知州。明時,進階朝列大夫。
[注釋] ●避彀仙:避居深山的道人。彀,楮樹。●丹鼎金砂:用丹砂煉丹丸。●玉函寶篆:道家書籍。●煙霞遍歷:到處游歷山水。●訝世緣:對世俗情緣感到奇怪、詫異。●碧桃: 桃樹的一種。
富川山中黃道士,朝京年老出層林。
青春已遂還鄉愿,白發優堅愛菊心。
石洞有牛留古跡,丹邱憑鶴探仙音。
九宮自是云深處,莫謂蓬萊隱更深。
[詩名] 重贈黃尊師菊山
[作者] 宋濂
[注釋] ●富川:縣名。隋時通山隸屬于富川縣。●黃道士:黃守逸,號菊山。江西肯修水縣義寧鎮人,系北宋黃庭堅八世孫。元末棄官不仕,入九宮山修道。●石洞句:九宮山西麓有牛跡嶺,相傳老子曾騎青牛過此,在青石塊上留有蹄印。●丹邱:指黃菊山修煉的地方。邱,即丘,指小山。
為民祈禱步懸崖,削去芙蓉次第開。
云本無心平地起,雨如有約自天來。
荒涼古殿閑清畫,剝落殘碑洗綠苔。
倚蓋百梁喧瀑布,此山端不讓天臺。
[詩名] 九宮喜雨詩
[作者] 戴譓,明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成化年間以舉人任通山知縣。《通山縣志》稱其“操履謹慎,平易近人,常禱雨九宮。”
[注釋] ●九宮喜雨:九宮山由于山高,受海洋氣候與內陸氣候的影響,雨量充沛。古代把九宮山雨多認為是張道清神靈顯應,故每遇天旱之年,常有人來求雨。●喧瀑布:指噴雪崖瀑布之聲喧然于山中。●天臺:山名,在浙江東部,多懸崖峭壁,飛瀑等名勝,石梁瀑布最為著名。隋代敕建國清寺,為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詩人為浙江人,故以九宮比天臺,認為九宮山不比天臺差多少。
釜高人在紫霄宮,物外風光不入胸。
萬籟總緣歸橐龠,七絲余興寄枯桐。
憑虛杏象千山靜,摩漢聲傳眾壑通。
許大乾坤能駐景,圣明瞰口正當空。
[詩名] 九宮山聽琴
[作者] 戴昊,明代四川大足人,嘉靖年間以舉人任通山知縣。
[注釋] ●橐龠(tuo yue,佗月):古代冶鐵鼓風用的器具。這里借指風聲。●七絲:七弦琴,這里用作彈琴。●枯桐:琴。古琴用梧桐木制成。●杏:即杏壇。道家修煉之昕。●瞰口:俯看,指眼睛。
獨躡飛巒御八風,逍遙萬里一冥鴻。
神仙樓閣虛無里,吳楚山川指顧中。
問道欲窮三景秘,棲元聊借九靈宮。
真師白白騎云去,天路人間咫尺通。
[詩名] 登九宮山 (四首選一)
[作者] 吳國倫,字明卿,明代興國寶塘(今通山縣燕廈)人。明朝成化年間,官至河南參政,與王世貞、李攀龍等稱為“后七子”派詩人。
[注釋] ●冥鴻:謂高飛的大雁。李賀詩:“我今垂翅附冥鴻。”今引以喻避世的賢士。●吳楚:指江西、湖北大地。九宮山北為湖北省,南為江西省。●三景:傳說中海上三神山的景色。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九靈宮:明朝九宮山先后修建過欽天瑞慶宮、萬壽宮、承露宮、九一宮及山的南北麓有巡爺殿、老師殿、散云場殿、石垅觀、云關圣母廟等9個道觀。●真師:指九宮山道場刨始人張道清。
瞻仰神功夙世緣,籃輿舁我宛升天。
云迷毆角寒侵鬢,霞滴林梢濕透肩。
入座品茶心似水,倚床看奕日如年。
此生漫嘆風塵吏,一到深山便是仙。
[詩名] 登九宮山
[作者] 陳可耕,明代廣東人,萬歷二十七年以選貢任通山知縣。
[注釋] ●夙世緣:前世有緣份。●籃輿:竹轎,上山時由兩人抬著游客。●舁(yu,魚):共同抬東西。此處即指抬竹轎。●心似水:言在山中幽靜的環境中心境平靜如水。●看奕日如年:用“看奕爛河”的典故。《述異記》載:晉時樵夫王質上石室山砍樵。見童子數人下棋,他看了一會兒,童子讓他回去,王質起身見斧柯盡爛,回到村里,已沒有同時代的舊人,說明他在山上遇見仙人,一日等于很多年。這里用以形容山上勝似仙境。●風塵吏:人間的官吏。此處有感嘆在人間當官,不如上山修道成仙之意。
崔嵬三徑道,蕭瑟九龍途。
馬逐猿聲入,車從鳥道驅。
數峰森玉燭,千嶠擁金爐。
郁郁萬山里,應知有鳳雛。
[詩名] 九宮山有懷舒崇孝
[作者] 孟養浩,字義甫,號五嶺。明代湖北咸寧人。萬歷年間疏士官戶科給事中。因冊立太子一案,與舒宏緒、李獻可等上疏力諫,觸怒神宗,庭杖幾死。削藉而歸,杜門謝客。此詩是應舒宏緒邀游九宮山時所作。
[注釋] ●舒崇孝:即舒宏緒,通山人,為吏科給事中,后與孟養浩一起被削職歸鄉。此后杜門謝事,放志山水,以詩文自適。●三徑:指歸隱所住的田園。陶淵明《歸去來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之句。●九龍途:仕途。九龍,古代殿名。此句是詩人感嘆坎坷的仕途如秋風蕭瑟。●金爐:道觀里的香爐,借指道觀。●鳳雛: 人名,三國時劉備的謀士龐統,字士元,號鳳雛先生。這里用以比舒崇孝。
天門曖曖隔云關,一劍摩空破石頑。
虛水噴成千丈雪,畫屏排對萬重山。
波搖潭月龍初躍,濤撼松飛鶴未還。
到此塵源都了了,蓬萊宮宛在人間。
[詩名] 游九宮山
[作者] 彭松齡,號鶴生,清代湖北蒲圻
人。
[注釋] ●天門:即九宮山一天門。●曖曖:昏暗貌。●一劍句:指“劍分巨石”,九宮山八景之一。虛水句:指“泉崖噴雪”,九宮山八景之二。●畫屏句:指“屏列三峰”,九宮山八景之三。●波搖句: 指“龍潭皓月”,九宮山八景之四。●濤撼句:指“古松飛濤”,九宮山八景之五。●到此句:言人到九宮山,塵世間一切都好象已遠離自己,忘記得差不多了。
聞道仙人此大還,千年玉殿鎖云關。
驅龍吸取源頭水,騎鶴移來海上山。
一劍畫開吳楚界,九宮羅列佛仙班。
鯉庭回首貽佳話,指點嚴棲幾度攀。
[詩名] 望九宮山感懷 (二首選一)
[作者] 林步清,號瑞山,清代湖北武昌人,曾任刑部郎中。
[注釋] ●大還:道家用語,即道師死后靈魂升天,此處指張道清在此升仙。●云關: 指九宮山的大門與上山必經之關。●佛仙班: 九宮山原只有道教宮殿,自清康熙年間而后,云關圣母廟以下,亦有佛教,開始在九宮佛道合流。但教義各有殊異。●鯉庭:指接受父教。孔鯉,孔子的兒子。《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 ‘學詩乎?’ 對曰: ‘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 ‘學禮乎?’ 對曰: ‘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嚴棲: 指嚴子陵隱居的故事。
絕頂星辰手可探,老龍蟠處有深潭。
天門跌宕群仙豫,地勢嶙峋萬笏參。
吳楚之間此壺嶠,漢唐而后又莊聃。
投簪預計歸來日,便傍云崖結草庵。
[詩名] 登九宮山 (二首選一)
[作者] 王明璠,號璞夫,清代湖北通山縣人。咸豐戊午年中舉,官歷江西上饒、豐城、瑞昌和萍鄉等縣。
[注釋] ●老龍蟠處:指龍潭,即今之云中湖。●豫: 喜悅之意。●壺嶠: 海中二座仙山名。《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大壑,其中有五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此句意思是九宮山乃吳楚 (江西與湖北)之間的仙山。●莊聃: 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李聃和莊周。李聃即老子李耳,道教尊為始祖。莊周是李聃的弟子。這里用莊聃稱譽張道清。●投簪二句:是說自己預計他年棄官歸隱之日,將至九宮山的云崖邊結廬而居。投簪,投冠,比喻棄官。簪,把帽子扎牢在頭發上的東西。
玉泉無極際,云氣郁龍宮。
石詫山頭響,濤驚谷口空。
夏風寒諗諗,晴樹雨蒙蒙。
腳底三千丈,憑欄怯晚風。
[詩名] 題噴雪崖
[作者] 朱志先,號湄溪,明代通山縣人。洪武十九年入國子監,后官山東布政使、徽州知府。史稱其“行修政理,兩著芳聲”。
[注釋] ●噴雪崖: 即九宮山八景之一的“泉崖噴雪”,位于鳳凰嶺西南方數百米處,云湖(即龍潭)之水從崖頂跌瀉而下,直落澗底。泉崖高達百米,奇險幽秀。每遇旺水季節,湖水盆潑而下,山風撲來,撩動瀑布如卷起千層雪霧,籠罩深澗,跌水澗底的湖水卷起千層雪浪,聲如擂鼓。●諗諗(shen,審): 猶言陣陣。
神人巧鑿蒼龍口,噴瀑孤懸何所依。
玉液飛飄千壑潤,雪飛光閃四時飛。
亂峰積翠迷仙跡,異草浮香浥客衣。
我欲扶筇一相訪,直從絕頂濯纓歸。
[詩名] 韓九山談噴雪崖之勝寄題一律
[作者] 朱庭立,字子禮,號兩崖,明代湖北通山通羊鎮人。幼年受學于王守仁。嘉靖癸未年進士,后任都察院右都御使、工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等職。
[注釋] ●韓九山:人名,生平不詳。●浥: 沾濕。●筇 (qiong,窮): 手杖,上山用。●濯纓:洗滌帽子上的絲帶。這里表示避世隱居或清高自守的意思。
匹練高懸萬仞端,紛紛冰雪落層巒。
松濤一壑清如映,虎豹猶驚六月寒。
[詩名] 噴雪崖 (七絕六首分韻之四)
[作者] 孟養浩
銀河倒掛碧霄煙,散作漫漫雪滿天。
我似袁安甘冷淡,不妨高臥翠崖邊。
紛紛晴雪白云里,半入遙空半入山。
坐愛飛泉天欲晚,一林花露著衣斑。
[詩名] 題噴雪崖
[作者] 鄭鳳翥,清人,生平未詳。
[注釋] ●袁安,字邵公,東漢汝南汝陽(今河南汝陽 (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嚴明著稱。后歷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竇憲兄弟專權,他不避權貴,曾多次彈劾竇氏專權,為時人所重。
仙人劍氣五云端,一擊誰云裂石難。
想有昆吾留巨壑,龍光猶射斗牛寒。
[詩名] 試劍石 (七絕六首分韻之一)
[作者] 孟養浩
[注釋] ●試劍石:石名,又名雙劍石,在九宮山北側萬竹山中,由兩塊巨石組成,一豎一臥,中隔數丈,恰似一劍砍開。相傳張道清進山時,遇一巨石擋途,揮劍劈去,砍為兩截。●龍光句: 龍光,劍名。牛斗,二星名。據《晉書·張華傳》載:晉初,牛、斗二星間常有紫氣照射。雷煥告訴張華說,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命雷尋覓,結果在豐城 (今江西省內)牢獄地下掘得寶劍一雙,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后來,這一對寶劍沒入水中,化為雙龍。
真人何代運神行?巨石當途恨未分。
揮去七星光射斗,劈來大士氣凌云。
三丁舊闕秦關路,一劍新開洞府垠。
莫謂仙家多幻語,斬蛇憑此建奇勛。
[詩名] 劍分巨石 (九宮山八景七律八首之一)
[作者] 汪聽濤,生平未詳。
[注釋] ●劍分巨石:即試劍石,為九宮山八景之 一。●七星:古代劍名。●大士: 古代對德高者的稱謂,佛教中稱佛或菩薩。這里指張道清。兩句是說張道清當年揮起光射斗牛的七星劍,劈開巨石,壯氣凌云。●三丁: 泛指商代,因商代有三個以丁字為名的國君:報丁、沃丁、武丁。●斬蛇:指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
深潭夜夜有龍吟,龍去潭空一鑒沉。
鐘磬數聲門外度,怕驚風雨撼虛林。
[詩名] 老龍潭 (七絕六首分韻之五)
[作者] 孟養浩
[注釋] ●老龍潭:潭名,即今之云中湖,位于風凰嶺。原景稱“龍潭皓月”,后潭擴建為湖,更名為“云湖夕照”。湖面闊約100畝,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為湖北省最大高山湖泊。春夏兩季,云霧堆積于湖面,山風吹來,飄游的云霧隨碧波蕩漾。當夕陽映照于湖面,但見三峰倒映,霞光、水光、云影、山影匯于湖中,五彩繽紛,令人心曠神怡。●鑒: 鏡子,此處比喻湖水。
老龍潭里老龍游,最喜潭空月色留。
鼓浪頓教冰鏡動,揚鬐好趁掛花浮。
蟾娥有意尋珠影,兔窟何須下釣鉤。
莫謂池中非樂地,壺天光照一輪秋。
[詩名] 龍潭皓月 (九宮山八景七律八首之四)
[作者] 汪聽濤,生平未詳。
[注釋] ●蟾娥:傳說月中有金蟾與嫦娥,這里借指月亮。●兔窟:傳說月中有玉兔,兔窟,即玉兔的住處,也即月兔。這里是指龍潭中的月影。
巍巍筆格與天齊,乘興登臨日已西。
風葉亂翻千樹瘦,晚霞橫壓眾山低。
猿歸絕壑藏猶見,鳥入深林起復棲。
難得高峰先透月,拔云幽徑不曾迷。
[詩名] 三峰晚眺
[作者] 朱俊鴻,字雙軒,清代湖北通山縣通羊鎮人。清嘉慶年間以廩生授圻州訓導,因父母年老未赴任,在家杜門課子。著有《羅阜山房詩集》。
[注釋] ●三峰:指筆架山的三座峰,在龍潭東南,舊時九宮山八景中有“屏列三峰” 一景。●筆格: 即筆架,指筆架山。●拔云: 峰名,九宮山四峰之一。
天造名山秀氣鐘,屏風南面列三峰。
嶙峋頓作乾元象,卓特先為鼎寺容。
一字品排惟供奉,萬年臺聳是來龍。
堂皇筆架凌霄路,參座原來自愿窮。
[詩名] 屏列三峰 (九宮山八景七律八首之八)
[作者] 汪聽峰,生平未詳。
[注釋] ●乾元:萬物發端的憑借。●卓特:形容山之高遠峙立。●來龍: 舊時堪輿家(風水先生) 以山勢類龍,稱其起伏綿亙之態為龍脈。
上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九華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西省·九江名勝》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