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樂游原》唐山水詩鑒賞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詩是詩人李商隱在長安求仕或任職時所作,是一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詩。
古都長安位于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guān)中平原中央。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流淌著涇、渭、灞、浐、灃、滈等大川,又有許多地勢高平開闊的原地,如龍首原、白鹿原、銅人原、神禾原、少陵原等等。樂游原就是這些原中的一個。漢代曾在此建立皇家苑囿,叫樂游苑。到唐代更成為京城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它位于唐代長安城東南的升平坊內(nèi),面積不算大,形狀象一個饅頭,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它距城中心遠(yuǎn)近適宜,交通方便; 尤其是登上原頂可以鳥瞰長安全城,不但城闕宮殿歷歷在目,而且雁塔曲江亦盡收眼底。所以它得天獨(dú)厚地成為唐時長安士女們樂意登臨游覽的地方。那時每逢正月晦日、三月三、九月九等民間節(jié)日,全城士女爭相前往,真是熱鬧非凡。在唐人詩文小說筆記中留下許多富于情趣的佳話。
但是李商隱這首詩所寫卻是另一種情景。首先,他不是出于愉快的心情,而是由于“意不適”而想到登樂游原。其次,他并非隨著游覽熱潮而去,而是選了多數(shù)游客應(yīng)已回程的“向晚”、“黃昏”時分。再次,雖然詩中沒有明說,但不難想象,他大概也不曾呼朋引類、持酒挾妓,而只是獨(dú)自乘車前往。最后,卻是最重要的,是李商隱登原所見、所感充分表現(xiàn)了他心境的獨(dú)特性。李商隱看到的不是城市的雄偉、宮殿的嵯峨,也不是樂游原四季咸宜的美景。他的筆下沒有當(dāng)時人習(xí)以為常的表面繁榮。他提供的是正在西沉的落日景象。慘紅的殘陽,象滴著血,而且很快就要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入暮、是夜晚和黑暗。這景象意味著壯麗之美的逝去,衰頹命運(yùn)的無從挽回。因此雖然詩人下筆含蓄,在創(chuàng)造了“夕陽無限好”的意境后,只輕輕地嘆息一句“只是近黃昏”,但在讀者心中卻足以引起強(qiáng)烈的悲壯、慘烈、傷感、惋惜之緒,使讀者聯(lián)想得很多很廣。詩人究竟是否在詩中寓有哀“唐祚將亡”之意,無法驗(yàn)證; 但人們從詩中體味出他對國家命運(yùn)的憂患意識,卻并不牽強(qiáng)。
上一篇:宋犖《烏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潘閬《九華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