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塞垣春》周邦彥
周邦彥
暮色分平野①。傍葦岸、征帆卸②。煙深極浦③,樹藏孤館,秋景如畫。漸別離氣味難禁也④。更物象、供瀟灑⑤。念多材渾衰減⑥,一懷幽恨難寫。追念綺窗人⑦,天然自、風韻嫻雅⑧。竟夕起相思⑨,慢嗟怨遙夜⑩。又還將、兩袖珠淚,沉吟向寂寥寒燈下(11)。玉骨為多感(12),瘦來無一把(13)。
注釋 ①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②葦岸:長滿蘆葦的河岸。征帆卸:卸下船帆,停船靠岸。征帆,代指遠行的船。③極浦:遙遠的水濱。④氣味:比喻情緒。⑤物象:萬物形象,自然風景。瀟灑:亦作“蕭灑”,意為凄清、凄涼。⑥“念多材”句:用江郎(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的故事,可參見《南史·江淹傳》。渾,完全,簡直。⑦綺窗:雕刻或者繪飾得很精美的窗戶,一般指閨房的窗戶。⑧風韻:風度韻致。嫻雅:嫻靜文雅。⑨竟夕:終夜,通宵。⑩嗟怨:嗟嘆怨恨。遙夜,長夜。(11)寂寥:寂靜無聲,沉寂。(12)玉骨:清瘦秀麗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體態。(13)把:指扎成束的東西,常形容女子細柔的腰肢。
柳溪泛舟圖 【明】 仇英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此詞是作者出任隆德府途中的贈妓之作。詞采用典型的對比手法寫成,上片描寫清秋景致,下片抒發相思之情。
首句“暮色分平野”,寫黃昏郊野的景象,化用唐代杜甫的《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同時也讓我們想起了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移舟泊江渚,日暮客愁新”。“極浦”一詞出自《楚辭·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全句描寫煙霧使水濱顯得更加遙遠,樹陰掩映孤迥的客館,秋景如圖畫一樣美麗。寫景格局開闊,境界廣大,“暮色”“葦岸”“征帆”“孤館”都是平淡自然的景致,毫無矯揉造作之意。
從“漸別離”開始轉入秋日離別的傷感,一個“漸”字表明傷別的情感在這樣清冷的秋季逐漸漫上心頭的感受,描寫情緒極為細膩生動。由于自己漸行漸遠,加上凄涼秋景的刺激,不由得生發了難以忍受的離愁,但詞作對于自己一方的相思之情僅如蜻蜓點水,蕩起漣漪就戛然而止,之后再次轉入對自然景觀的刻畫上。然而以下卻沒有對秋景的冗長的鋪陳描述,只總結為“更物象、供瀟灑”,作者自謙這是因為“多材渾衰減”,可是更明顯的原因是“一懷幽恨難寫”——越來越難禁的離別之苦已經占據了作者的心靈,眼前秋景即使清麗明爽,他也無力再字斟句酌地描寫。
這樣的下片轉向對所戀之人的揣想就顯得順其自然了。一般而言,清真詞并不像太白詩句那樣充滿了浪漫的想象,然而本詞下片的想象卻異常豐富,層層推進,寫得真切動人,究其原因,實在是感情的沉郁深刻所致。“追念綺窗人”一句風致天然,雋秀婉成。“追念”二字立刻讓我們感到時光倏忽,空間驟轉,從詞人的羈旅途中轉向了遙遠的情人身畔,可謂下片之總領。“綺窗人”指作者思念的情人,這里抓住一個鮮明的倚窗而立的思婦形象,人與室景交相輝映,讓讀者看到了癡情之人的風度,沉靜爾雅的氣韻。“竟夕”句隱括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雖化用前人舊句,然而放在這里極其自然如同己出。“珠淚”“沉吟”更將思婦的無比傷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所謂“楚客病來相思苦,寂寥燈下不勝愁”(唐盧綸《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玉骨”句隱括唐代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天官相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此句極寫情人“為伊消得人憔悴”之狀,正如潘游龍在《古今詩馀醉》卷七評曰:“此詞結語甚奇,恐驚肉眼。”
本詞的高妙之處正在于詞人以虛擬的細節對戀人的相思情狀進行了具體生動的刻畫,對方的行為寫得越具體,越能表現虛擬者對被虛擬者的細膩深透的憐惜;并且,這種手法還能以不寫之寫,把自己一方的相思之情更為含蓄豐富地曲曲傳出。正如蔣哲倫先生所總結,可以“通過回憶和想象,把不同時地,不同人物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糅合在一起,突破時空的界限,擴大了詞的規模,增強了抒情效果”(《周邦彥詞選》)。(付海婧)
集評 明·沈際飛:“將珠淚沉吟,傷矣。沈吟向寒燈,傷如之何?比耶?興耶?情文相生,音節俱極清雋。”(《草堂詩馀正集》)
上一篇:《兩宋詞·趙鼎·雙翠羽》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清照·聲聲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