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②
【注釋】 ①青海:今青海湖。雪山:今甘肅省祁連山。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是漢代邊境的一個重要關隘。②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此指外族入侵者。
【鑒賞】 “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王昌齡抒發唐代邊防將士堅定決心、勝利豪情的名句。這句詩不可泛泛讀過,它是由特定的生活環境所激發,飽含著濃郁豐富的情感。這特定的生活環境是:青海無邊,長云黯淡,雪山綿延,玉門遙望,黃沙滿天,孤城矗立,金甲閃爍。“長”、“暗”、“遙”、“黃”諸景,給人以黯淡迷茫之感,而 “金”字的出現,又透出若干亮色。諸種色彩的調和,真實地折射了征人復雜的心理狀態。這些遠離故鄉、報國戍邊的健兒們,感受著氣候的惡劣、生活的艱苦孤寂和性命的危險,同時又滿懷著蔑視敵人、英勇殺敵的沖天豪氣。詩人不僅融合各種不同色彩傳達將士的微妙心態,還借助非凡的想象,勾勒了幾千里之遙的廣闊圖景。他筆下的“孤城” 的南面是綿延隱約的雪山,比雪山更遠的南方,有遼闊的青海湖,而青海湖在唐朝時為吐蕃所據;向西遠望,則是軍事要塞玉門關,玉門關外乃是突厥的勢力范圍。在這從東南到西北的數千里地域內,“孤城”正是一個兼防突厥、吐蕃入侵的重要軍事據點。當詩人把“孤城”置于如此廣袤無垠的背景之下時,他突出了將士的孤獨荒漠之感,也突出了他們獨當一面、扼制強敵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了解了這一寫景特點,就可以對“不破”句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兩個“不” 字的雙重否定,加強了將士必勝的信念,而一個 “終”字,也表明了他們對“終不得還”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清人沈德潛云 “作豪語看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意味”(《說詩晬語》)。總之,這一全詩中的惟一抒情之句,實是由典型的邊塞生活中迸發而來,與前三句的寫景敘事,正有著水乳難分的關系,呈現出悲壯的色彩。此詩的寫景抒情極有特色,總體風格很是雄渾。司空圖曾形容雄渾是“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長風”(《二十四詩品·雄渾》)。詩人通過長云、湖海、雪山、黃沙諸景,正寫出一種 “荒荒”、“寥寥” 的氣象。我們若能把握住諸種景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便可“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了。
文章作者:黎烈南
上一篇:愛國詩詞《徐自華·哭鑒湖女俠·十二首·其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于謙·出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