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1]臨村路傍[2]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3],疑是經冬[4]雪未銷[5]。
【作者簡介】
張謂,字正言,唐朝河內(河南泌陽)人,天寶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其詩詞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
【注釋】
[1]迥:遠。
[2]傍:靠近。
[3]發:開放。
[4]經冬:過冬。
[5]銷:通“消”,融化。這里指冬雪未消。
【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賞析】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風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作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思考與練習】
1.《早梅》首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寒梅的什么特點?
2.全詩無“早”字,但有“早”意。試對此作簡要賞析。
上一篇:(唐)李商隱《無題》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東漢)班固《昔高祖納善若不及》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