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高祖納善若不及
(東漢)班固
昔高祖納善若不及[1],從諫若轉(zhuǎn)圜[2],聽言不求其能[3],舉功不考其素[4]。陳平起于亡命而為謀主,韓信拔于行陣而建上將。故天下之士云合歸漢,爭進(jìn)奇異[5],智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其節(jié),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智,并天下之威[6],是以舉秦如鴻毛[7],取楚若拾遺[8],此高祖所以亡[9]敵于天下也。
——選自《漢書·楊胡朱梅云傳》
【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著有《漢書》,是我國最早的紀(jì)傳體斷代史,共一百卷。
【注釋】
[1]不及:來不及(嫌太慢)。
[2]轉(zhuǎn)圜(yuán):形容很順。
[3]不求其能:不要求他們有很高的能力(言論和能力相稱)。
[4]不考其素:不查考他平日的情況、表現(xiàn)。
[5]奇異:指奇謀異計。
[6]并天下之威:把天下的力量集中到一起。
[7]是以:因此。舉:攻取。鴻毛:喻輕。
[8]拾遺:言其易。
[9]亡:通“無”。
【譯文】
以前高祖皇帝(劉邦)采納好的意見唯恐來不及,接受批評就像轉(zhuǎn)個圈那樣順利,聽從善言而不管提意見者的才能如何,選拔有功勞的人不考查他們平日的表現(xiàn)。陳平是事魏逃魏事楚逃楚的亡命之徒,(高祖)用他做眾謀士之主,韓信從低級官兵中被提拔起來立為上將軍。所以天下有謀略的人像云一樣集合起來歸附漢王劉邦,爭先恐后地進(jìn)獻(xiàn)奇謀異策,智慧的人竭盡他們的計策,愚笨的人也盡量說完他們的意見,勇敢的人極盡他們的節(jié)操,膽怯的男子也勉勵自己不要怕死。(高祖)匯集天下的智慧,合并天下的威武,因此攻取秦朝就像舉根鴻毛那樣輕松,打敗項羽如同拾取路上掉的東西那樣容易,這就是高祖皇帝無敵于天下的原因。
【賞析】
只要是人才都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有功就賞,說明劉邦善于團(tuán)結(jié)內(nèi)部,有一致對外的決心和用人不拘一格的心態(tài)。
【思考與練習(xí)】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智者竭其策
(2)亡敵于天下也
2.高祖能夠“亡敵于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3.你認(rèn)為劉邦的哪些做法正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希望后主劉禪做到的?
上一篇:(唐)張謂《早梅》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xí)
下一篇:(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