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課文導(dǎo)讀
劉禹錫 (772—842), 唐代文學(xué)家。 貞元進士, 曾官監(jiān)察御使。 永貞元年 (805),與柳宗元等參與王叔文集團, 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勢力, 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 九年后被召回京城, 又因游玄都觀寫詩諷刺保守派, 外遷, 任連州刺史。 以后還當過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大和元年 (827) 才回到長安, 以裴度力薦, 任太子賓客, 加檢校吏部尚書。 文學(xué)上, 他比較重視文學(xué)的社會價值, 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中, 有不少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 王安石稱他為天下奇才, 白居易稱他為 “詩豪”。 有 《劉夢得文集》傳世。
本文選自 《全唐文》, 是他被貶為地方官, 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 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 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 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 安貧樂道的生活情懷。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多用韻。
課文分三層。
第一層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作者用類比和比喻的方式, 引出自己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點題。
開頭兩句運用對偶的手法成句。 首句用了比興手法, 它同時使用了類比和比喻的手法, 使句子嚴整, 表意深刻。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一句是全文的點題句, 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陋室” 二字扣題, “德馨” 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是全文的核心。 用 “惟”字加強語氣。 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 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 就忘卻了室陋; 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而為陋室增光添彩。
第二層 (“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 從自然環(huán)境清幽 (室外景)、 交往人物不俗 (室中人)、 生活情趣高雅 (室中事) 三方面, 正面、 側(cè)面描寫, 烘托陋室的不陋, 反映作者高雅的追求。
室外景: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這一對偶句用顏色的青幽來表現(xiàn)景色的幽雅別致。 “上” “入” 二字用得生動傳神, 化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 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苔痕能上 “臺階”, 暗示到這兒的人少, 開啟了下文的寫人。
室中人: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這句運用互文的寫法, 寫出了這間陋室中來往客人的高雅, 可知室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從陋室中人的交往這個側(cè)面, 寫出了陋室的 “雅”。
室中事: “可以調(diào)素琴, 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突出了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 怡然自得的神情。
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 運用類比, 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這兩句運用類比, 意在以古代圣賢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圣賢的志趣和抱負。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話再證 “陋室”,說明 “有德者居之, 則陋室不陋”, 與前文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遙相呼應(yīng)。 把“陋” 字徹底地翻了過來, 達到了 “不陋” 的完美境界。 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的操守和安貧樂道的情操。
課文注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斯是(3)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階(5)綠,草色入(6)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7)亂耳(8),無案牘之勞形(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10):何陋之有?(11)
(1) 〔名〕 著名, 聞名, 名詞用作動詞。 (2) 〔靈〕 靈異, 形容詞用作動詞, 顯示靈異。 (3) 〔是〕 判斷動詞。 (4) 〔馨〕 名詞用作動詞, 可譯為有了美好高尚的道德。 (5) 〔上階〕 長到臺階上。 上,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長上。 (6) 〔入〕 映入。 (7) 〔之〕 助詞, 取消句子獨立性, 不譯。 (8) 〔亂耳〕 使耳朵受到侵擾。 (9) 〔勞形〕使身體勞累。 (10) 〔云〕 說。 (11) 〔何陋之有〕 有何陋。 之, 助詞, 不譯, 賓語 “何陋” 前置的標志。
問題與探究
1. 在物質(zhì)生活極為豐富的今天, 你怎樣看待 “惟吾德馨”?
2. 你能試著仿寫一段 《學(xué)生銘》 《教室銘》 嗎?
文章鏈接
歸去來兮辭(節(jié)選)
舟遙遙以輕颺(2),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3),載(4)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5)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6)。倚南窗以寄傲(7),審容膝之(8)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9),時矯首而遐觀(10)。云無心以出岫(11),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12)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13)!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14)。或命巾車(15),或棹孤舟。既窈窕(16)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17)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18)
注釋:
(1) 〔歸去來兮〕 回去吧, 兮, 語氣助詞。 (2) 〔遙遙以輕颺〕 遙遙, 漂蕩。 颺 (yáng), 飄揚。形容船駛行輕快。 (3) 〔乃瞻衡宇〕 瞻, 望見。 衡宇, 猶衡門。 衡通 “橫”。 橫木為門, 形容房屋簡陋。 (4) 〔載〕 語助詞, 有 “且”、 “乃” 的意思。 (5) 〔三徑〕 漢代蔣詡隱居后, 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 只與隱士求仲、 羊仲二人交往。 (6) 〔眄(miàn)庭柯以怡顏〕 眄, 斜視。 柯, 樹枝。 (7) 〔寄傲〕 寄托傲世的情緒。 (8) 〔審容膝之〕 審, 明白, 深知。 容膝, 形容居室狹小, 僅能容膝。 (9) 〔策扶老以流憩〕 策, 拄著。 扶老, 手杖。 流, 周游。 (10) 〔矯首而遐(xiá)觀〕 矯首, 抬頭。 遐觀, 遠望。 (11) 〔岫(xiù)〕 山峰。 (12) 〔景翳(yì)翳〕 景, 日光。 翳翳, 陰暗的樣子。 (13) 〔言兮焉求〕言, 語氣助詞。 焉求, 何求。 (14) 〔疇 (chóu)〕 田地。 (15) 〔巾車〕 有篷幕的車子。 (16) 〔窈窕(yǎo tiǎo)〕 幽深的樣子。 (17) 〔善〕 羨慕。 (18) 〔行休〕 將要終止。
譯文:
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 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 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 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xiāng)的陋屋, 我高興得往前直奔。 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 幼兒迎候在家門。 庭院小路雖將荒蕪, 卻喜園中松菊還存。 我拉著幼兒走進內(nèi)室, 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 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 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 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 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 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shè)有園門卻常常閉關(guān)。 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 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 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 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 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 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 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游。 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 我還駕車出游有什么可求! 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 撫琴讀書可借以解悶消愁。 農(nóng)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jīng)來臨, 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 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 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 時而沿著蜿蜒的溪水進入山谷, 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 樹木長得欣欣向榮, 泉水開始涓涓奔流。 我羨慕物逢天時, 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下列語句中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甚蕃 (fán) 苔 (tái) 痕 B. 案牘 (dú) 西蜀 (sǔ)
C. 鴻儒 (rú) 陋 (lòu) 室 D. 德馨 (xīn) 諸葛 (gé)
二、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 惟吾德馨
2. 談笑有鴻儒
3. 無案牘之勞形
三、 下列句子中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B.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C.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D.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四、 解釋下列句中的 “之” 字。
1. 無絲竹之亂耳
2. 何陋之有
3.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 按要求默寫課文句子。
1. 描寫陋室清新幽雅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 表現(xiàn)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 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六、 對下列句子運用修辭方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2.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3.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4. 孔子云: 何陋之有?
A. 比喻 對比 借代 反問
B. 借代 對偶 比喻 反問
C. 比喻 對偶 借代 設(shè)問
D. 借代 對比 比喻 設(shè)問
七、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操。
C. 表現(xiàn)了作者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 表明了作者以古代圣賢自比的志趣。
上一篇:桃花源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愛蓮說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