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虞世南作。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今人李長路《全唐絕句選釋》:“喻居高則聲威遠被。”今人劉學鍇說:“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唐詩鑒賞辭典》)。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詩篇,首二句寫蟬的形狀和習性,表現了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鳴聲遠播、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后二句寫蟬聲遠傳,非藉助于秋風的傳送,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全詩運用比興寄托手法,狀物述懷,含蘊豐厚。
上一篇:《營州歌》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行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