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一、作家作品簡介
選自《唐宋名家詞選》。漁家傲,詞牌名。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這是他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
二、問題設計
1.全詞的上片寫景,“異”字統領下文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邊塞環境的特點。其“異”表現為:①雁去將士留;②秋風邊聲起;③落日孤城閉。
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繪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由此可以聯想到王維《使至塞上》的什么詩句?
答:A:描繪出了邊塞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詞作暗含對比,請舉例說明。
答:詞作將大雁南歸“無留意”與戍邊將士們不能不留下來進行對比,潤筆深厚,為下文寫將士們戍邊凄苦埋下了伏筆,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嘗不想回家呢?
4.揭示詞作主旨的一句是: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5.談談你對“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理解。
答:反映戍邊將士的悲苦,歸家之日遙遙無期,將士們的頭發都白了,夜深人卻不能入睡,思念家鄉而暗暗落淚。(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濃重的鄉思使邊關將士難以入眠,將軍白了頭發,士卒灑下眼淚。)表現了詞人抵御外患、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慨及憂國思鄉的壯烈情懷。
6.下闋抒情。其情愛國思鄉,把這兩點統一起來,用典表現的句子是:燕然未勒歸無計。
7.《漁家傲》的下片說盡了作者矛盾繁雜的心情,這個矛盾是什么?
答:希望建功立業的主觀愿望和不可能“勒燕然”的客觀現實的矛盾。
三、主旨
本詞描寫了塞下奇異的景象,抒發了守邊將士的思鄉情,表現了作者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慨。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朝廷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四、本詞的風格
意境開闊、蒼涼悲壯。
五、文化積累
[1]“衡陽雁去”指:大雁向衡陽方向飛去。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飛。
[2]“燕然未勒”指: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后漢書》記載有竇憲追擊入侵的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還。
上一篇:《河中石獸(紀昀)》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
下一篇:《漁家傲(李清照·宋)》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