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草木狀》的主要內容,《南方草木狀》導讀
《南方草木狀》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區系植物志。本書 《序》稱: “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為奇,周秦以前無稱焉。自漢武帝開拓封疆,搜來珍異,取其尤者充貢。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爾”。簡要地說明了本書的寫作動機和方法。南宋以來,《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以至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都認為它是晉代嵇含的著作。清末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始對本書的作者提出了懷疑,此后,胡立初、辛樹幟、胡道靜、馬泰來(美國)等人,均認為它是一本偽書,理由是書中提到了劉涓子,而劉涓子是東晉人,在嵇含之后;《百川學海》本的結銜有誤;不少內容與宋以前的古書所載相同或相似,可能是宋人綴輯古書而成;嵇含未至廣州,不得為此書等等。而《四庫全書總目》卻認為它敘述典雅,非唐以后人所能偽。近人梁家勉、李惠林(美國)、、楊競生等人卻反駁上述說法,認為《南方草木狀》在長期流行過程中,難免有某些后人摻入的成分,或在傳抄傳刻中弄錯了的地方。如書中所說的“劉涓子”,按其內容應指漢代劉向《列仙傳》中餌術的“涓子”,而不是東晉著 《鬼遺方》的 “劉涓子”,但在傳抄傳刻過程中卻在涓子前面誤增一 “劉”字等等。但其主體部分仍是晉代嵇含的作品。1983年12月20—23日,曾在華南農業大學召開了 “ 《南方草木狀》 國際學術討論會”,會后由農業出版社出版了《 〈南方草木狀〉 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0),收錄了主真派和主偽派兩方面的意見。本書流傳很廣,現存版本約有二十種左右,其中最早的一種是南宋左圭《百川學海》本。1955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首次將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所藏缺名繪 《南方草木狀圖》 60幅刊入。1979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了李惠林的英譯本。
嵇含(262—306),字君道,號毫立子,河南鞏縣毫立人,好學能文,舉秀才,除郎中。“八王之亂”期間,先后在齊王冏 、長沙王乂等諸王麾下做官,最后又投奔鎮南將軍劉弘,弘表含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上任而為司馬郭勵所殺。著有《嵇含集》10卷,錄一卷(已佚)。所作賦、序之類,尚有多篇收載于 《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中。
全書3卷,8000余字。卷上記述草類29種;卷中記述木類28種:卷下記述果類17種、竹類6種,共80種。大都是產于嶺南或越南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每種植物的記載詳略不一,各有側重,一般是介紹其形態、生態、性味、功能、產地和有關的歷史掌故。
《南方草木狀》對我國植物史、農學史以至嶺南地方史和越南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有參考價值,故有“研究栽培植物史的知識寶庫”之稱。書中有關植物產地和引種歷史的記載,是研究古代嶺南和越南的植物分布和某些植物原產地的寶貴資料; 所記在水浮葦筏上栽培蕹菜的方法,是世界上有關水面栽培(無土栽培)的最早記載;有關利用黃猄蟻防治柑桔害蟲的記述,則是世界上生物防治的最早先例,在閩粵一帶柑農中,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此外,一些不見于其他文獻的原始記載,也值得珍視。南宋以后的植物學著作,如《全芳備祖》等多予引用,清代江藩還仿其形式著有《續南方草木狀》。據日本森村謙一研究,《南方草木狀》一書,見錄于1156年日本出版的《香字抄》和《藥種抄》中,1726年曾在日本刻印。英國李約瑟 (J. Needham) 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美國邁爾 (E. D. Merrill) 等編的《東亞植物學文獻》都曾予以引用或著錄。1979年美國李惠林曾將本書全文英譯,并作詳細考釋,于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最近,云南楊競生在中譯李惠林《考釋》的基礎上,作了詳盡的補校,補釋、補注和補按工夫,集古今中外研究成果于一書,名為《南方草木狀考補》,將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張宗子著有《南方草木狀輯注》 (載于 《鞏縣文史資料》第十八輯,1989),除對其內容酌加注釋外,還于各條后面,以“同類資料附錄”的形式,輯錄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歷史資料。
參考文獻
- 華南農業大學歷史遺產研究室:《〈南方草木狀〉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農業出版社,1990。
上一篇:《南唐二主詞》的主要內容,《南唐二主詞》導讀
下一篇:《南疆逸史》的主要內容,《南疆逸史》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