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
課文導讀
周敦頤 (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 字茂叔, 號濂溪, 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 人。 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 世稱 “濂溪先生”。 他繼承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 推崇孔孟的儒家學說, 他的弟子堅持并發展了他的觀點,后來形成 “濂溪學派”。 同時他也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 對宋、 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的影響。 著有 《太極圖說》 《通書》 等。
“說” 是古代一種文體, 既可以說明、 議論, 也可以敘事, 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托物言志是一種借助某事某物來說明道理、 抒發情志的寫法。 其關鍵是 “言”, 也就是闡發。 道理的闡明、 情志的抒發必須照準 “物” 和“志” 之間的內在聯系。
關于周敦頤的為人, 《宋史·周敦頤傳》 引用了宋代著名文學家黃庭堅評價他的一段話: “人品甚高, 胸懷灑落。” 他在南康郡當官期間, 喜歡游覽附近廬山等處勝景, 鄙視封建社會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 他酷愛蓮花, 親自率領屬下在舊南康府署一側, 挖池種蓮, 名曰 “愛蓮池”。 荷花盛開時節, 他即赴池畔觀賞, 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了傳誦千古的佳作——《愛蓮說》。 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 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以愛蓮之情來表達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 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課文注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3)出淤泥而(4)不染,濯清漣(5)而不妖,中通(6)外直,不蔓不枝(7),香遠益清,亭亭凈植(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9)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10)者也;牡丹,花之富貴(11)者也;蓮,花之君子(12)者也。噫(13)!菊之愛,陶后鮮(14)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6)。
(1) 〔之〕 的。 (2) 〔蕃〕 通 “繁”, 多。 (3) 〔之〕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無意義。 (4) 〔而〕 卻, 表轉折。 (5) 〔濯清漣〕 在清水里洗。(6) 〔通〕 里面通達。 (7) 〔不蔓不枝〕 不牽牽連連的, 不枝枝節節的樣子 , 名詞作動詞 。 (8) 〔植 〕 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 (9) 〔褻玩〕 玩弄。 褻, 親近而不莊重。 (10) 〔隱逸〕 指隱居的人。 在封建社會里, 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 就隱居避世。 (11) 〔富貴〕 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 所以這么說。 (12)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13) 〔噫〕 嘆詞, 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唉”。 (14) 〔鮮(xiǎn)〕 少。 (15) 〔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16) 〔宜乎眾矣〕 人該是很多了。 宜, 應當。
問題與探究
1. 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出了蓮花怎樣的特點, 反映了蓮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
2. 為什么說菊是花之隱逸者? 陶淵明為何對菊情有獨鐘? 為什么說牡丹是富貴者的象征? 世人甚愛牡丹反映了人們怎樣的生活態度呢?
文章鏈接
夏梅說
鐘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極熱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2),雅俗(3)爭赴,此其極熱(4)時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實,和風甘雨之所加(5),而梅始冷矣。花實俱佳,時為朱夏(6),葉干相守,與烈日爭(7),而梅之冷極矣。故(8)夫(9)看梅與詠梅者,未有于無花之時者也。張謂《官舍早梅》詩所詠者,花之終(10),實之始(11)也。詠梅而及于實,斯(12)已難矣,況葉乎!梅至于(13)葉而過時(14)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15),有《夏梅》詩,始及于葉,何者?舍葉無所為夏梅也。予為梅感此誼(16),屬(17)同志(18)者和(19)焉,而(20)為圖卷以(21)贈之。夫世固(22)有處極冷之時之地,而名實之權在焉,巧者(23)乘(24)間(25)赴之,有名實之得,而又無赴熱(26)之譏,此趨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赴熱者也。茍(27)真為熱之所在,雖與地之極冷,而有所必辨焉(28),此詠夏梅意也。
注釋:
(1) 〔候〕 時候。 (2) 〔粲粲〕 燦爛鮮明。 (3) 〔雅俗〕 文雅的人和庸俗的人。 (4) 〔熱〕 熱鬧。(5) 〔加〕 降雨。(6) 〔朱夏 〕 炎熱的夏季 。 (7) 〔爭 〕 對抗 。 (8) 〔故 〕 所以 。 (9) 〔 夫 (fú) 〕 句首發語詞 。(10) 〔終 〕 凋謝 。 (11) 〔始 〕 才 。 (12) 〔斯 〕 這 。 (13) 〔至于 〕 到了 。 (14) 〔過時 〕 過了時機 。(15) 〔告〕 休假。 (16) 〔誼〕 情誼。 (17) 〔屬 (zhǔ)〕 通 “囑”, 囑咐。 (18) 〔同志〕 志同道合的人。 (19) 〔和 (hè)〕 唱和。 (20) 〔而〕 并。 (21) 〔以〕 來, 表目的。 (22) 〔固〕 本來。 (23) 〔巧者〕 奸巧的人。 (24) 〔乘〕 利用。 (25) 〔間〕 機會。 (26) 〔赴熱〕 趨炎附勢。 (27) 〔茍〕 假如。(28) 〔焉〕 語氣詞。
譯文:
梅花的冷 (冷天開放、 冰清冷艷), 是人們容易知道的事情。 然而 (它) 也有非常熱 (花熱鬧、 人熱鬧) 的時候。 冬春之際, 冰雪之中, (梅花) 開得繁多 (而又) 燦爛鮮明, 雅人俗人 (紛紛) 搶著去欣賞, 這 (就是) 它非常熱鬧的時候了。 三、 四、五月時, (梅子) 結實繁多而串聯, 和風吹, 甘霖降, 而 (這時候的) 梅開始冷了,觀賞的人不多了。 當花朵凋零, 梅子熟謝時, 時間 (已經) 進入了炎炎的夏日, (只剩) 樹葉與樹干相依相守, 和烈日對抗, 而這時的梅真是非常冷了 (無人觀賞了)。 所以欣賞梅、 歌詠梅的人, 從來沒有在它不開花的時候 (欣賞、 歌詠)。 唐代詩人張謂有《官舍早梅》 詩, 里頭所歌詠的梅, 是花快要凋謝, (而) 梅子才剛要生出來的時候。歌詠梅而能涉及梅子, 這詩已經是很難得了, 何況是梅葉呢! 梅樹到了葉子茂盛時,卻 (已經) 過了開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 在南京當官, (當時) 正在休假, (他)寫了 《夏梅》 的詩, 才開始 (在詩歌里) 涉及葉子。 為什么呢? 沒有梅葉, 那也就不成其為夏梅了。 我替梅感念這份情誼, (就) 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寫詩唱和, 并畫一幅圖畫來送給他。 (這) 世間本來就有人處在備受冷落的時期和境地, 也有人手握名利大權。 奸巧的人會利用機會去親近他們, 既能夠得到實際的名利, 又不會有趨炎附勢的譏諷; 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際、 冰雪之中跑去欣賞梅花的人, (他們)才是真正趨炎附勢的人。 假如真是 “熱” (權勢) 所在的地方, 即便他目前是處在非常冷的時間和地位, 也一定要分辨清楚, 這就是我歌詠夏梅的真正意思!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以下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謚 蕃 濯 蔓 褻 漣
A. yì fān zhuó mán xiě liǎn
B. shì fán zhuó màn xiè lián
C. yì fán dí wàn zhé liàn
D. shì fān dí wǎn zhè lián
二、 以下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蕃 (多) 濯 (洗滌) 褻 (親近而不莊重)
B. 染 (沾染) 妖 (美麗而不端莊) 亭亭凈植 (植物)
C. 焉 (助詞) 鮮 (新鮮) 宜 (應該)
D. 噫 (嘆詞) 亭亭 (聳立的樣子) 不蔓不枝 (樹枝)
三、 下列句子的加點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用法與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
例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A. 花之隱逸者也 B. 水陸草木之花
C. 然虎之食人不常見 D. 馬之千里者
四、 翻譯下列句子。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蓮之愛, 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雅俗爭赴, 此其極熱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詠梅而及于實, 斯已難矣, 況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與例句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是( )
例: 予為梅感此誼
A.為人謀而不忠乎 B. 項為之強
C.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器皿、 人物
六、 你能說說 《愛蓮說》 與 《夏梅說》 在寫法上的共同特點嗎?
上一篇:陋室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核舟記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