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以水喻愁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秦觀《千秋歲》“水邊”,宋羅大經: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羅大經 《鶴林玉露》 乙編卷一)
【詞例】
千 秋 歲
秦 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 飛紅萬點愁如海。
【解析】愁,本屬抽象而殊難捉摸的一種思緒,很難言其輕重、大小、多少的。要把它寫得生動、形象、新奇更不容易。但歷代獨具匠心的詩人們往往運用互不雷同的比喻,寫出了千姿百態的“愁”。如杜甫用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比出愁之大; 李清照則用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稱出愁之重; 秦少游用 “無邊絲雨細如愁”繪出愁之形……但用得最多的,還是以水喻愁,象 “一水牽愁萬里長” (李白)、“水流無限似儂愁” (劉禹錫)、“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簡直可以信手拈來,數不勝數。因此,在古典詩詞中,“水”似乎有了一個固定的象征義,人們常在它與憂愁之間劃上等號。
那么,為什么歷代詩人都喜歡以水為喻來抒發愁怨呢?眾所周知,要構成比喻,必須有本體和喻體,而在這兩者之間又有著某種聯系,一般說來,是基于客觀事物的相似性。詩人用他們敏銳的感受力和觀察力去捕捉事物之間的種種相似特征,在抽象的、難于言傳的與具體可感的事物之間找出一致性來。江水的浩蕩綿長,海洋的博大深邃與要表現的愁無形之中在長、大、深方面建立了某種聯系,使得江海能表現出愁的意義,這就是詩人喜歡用水喻愁的原因。李頎 (一說為李群玉) 的詩:“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開頭描繪的是秋天的夜晚,在寒山孤寺之中,一個遠行在外的游子,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入睡,坐聽“三更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凄涼的景物伴隨著旅人的孤獨寂寞,這是一個最能觸發人的愁思的環境。但詩人并未說出自己的愁的程度,卻別出新裁地請人量量東海水,以此來體會他內心愁之深淺。由于前兩句已將愁的環境渲染得十分充分,不言而喻,人人都能感受得到他內心的深愁了。李煜的名作 《虞美人》 是一首亡國之君的悲歌。開始便以一個與正常人心理迥異的問句問起:“春花秋月何時了?”面對良辰美景,卻希望它早點了結,讓人體會到了他內心沉重的悲哀。接著馬上轉入現實,感嘆“往事知多少”,過去的一切都消逝了,化為虛幻了。但記憶是難以忘懷的,因此,當他從囚犯般的生活中意識到小樓又東風,新的一年來到時,不能不引起他強烈的故國之思。那曾經生活過的宮殿里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吧,然而已是朱顏改,物是人非了!往日的錦衣玉食,盡情享樂的生活,與今日的“日夕以眼淚洗面”形成鮮明的對照,這里失去家國的愁苦該有多深多重,所以當他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喻一個當了俘虜的亡國之君那說不盡的悲哀和憂愁,不僅十分妥貼,而且還以其意象的深沉浩淼博得了后人的同情。與 《虞美人》 有相似之處的是秦觀的 《千秋歲》,都是在今昔對比中把愁層層展現出來,但秦觀比李煜寫得更細致。這首詞作于他被貶處州任監酒稅官時。由于新黨執政,秦觀和他的朋友如群燕紛飛,被逐出京城,多年來在汴京的一班舊好,霎時間風流云散了。所以當春天降臨處州大地,面對著“花影亂,鶯聲碎”的美麗春光,他只能是“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再沒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熱鬧場面,每天相對的,只有天邊的碧云和暮色。眼前的孤獨不由地使他回憶起往日的“鹓鷺同飛蓋”的歡樂,相知的朋友們,坐著馬車,在大道上飛馳,何等的徜徉自得!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政治上的失敗,不僅“日邊清夢斷”,理想破滅了,而且“鏡里朱顏改”,人也衰老了。與朋友分離的痛苦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壓得他不禁喊出“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這個春,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他與朋友們施展抱負之春,當這一切都如滿樹繁花化作飛紅片片時,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與大海一樣深的愁,這里包含著作者無限的身世之感。無怪乎夏閏庵說:“此詞以 ‘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
以上三例均為以水喻愁的名句。我們可以看出它們都用得十分奇警、新鮮、得當,富有創造性。象“一江春水向東流”,意境闊大深遠,它本可用以寄托希望或很多美好的東西,詞人偏用它來寫愁,寫出了愁之多,愁之無盡,體現了詩人特殊的生活感受和藝術表現力。“飛紅萬點愁如海”,則從落英繽紛中暗示愁之繁亂,再通過海的大而深托出一個“愁”字,使人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沉重與痛苦。而李頎更是想落天外,要量量東海水試試愁之深淺,倍覺含蓄無窮。他們這樣寫,既避免了言情過于質直,又使無法觸摸到的愁,變得十分形象具體。當然,由于他們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所以同是以水為喻,在情調、色彩上也有不同,李頎抒的是旅愁,故重在描寫客中環境,通過對凄清景物的渲染來烘托愁腸,用委婉的語氣讓人試著置身于其中,去感受一下愁之深淺; 李煜做為階下囚,抒的是亡國之愁,因此在抒發濃重愁情之時又帶有無可奈何的感傷; 秦觀抒發的則是理想破滅、好友星散之愁,顯得格外的凄厲。
上一篇:聲韻類·用韻密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形容愁怨最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