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這首詩寫的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斷, 又全用白描手法, 看似平淡無奇, 卻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安史之亂中農村生活艱難的景況, 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課文注譯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2)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3)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1) 〔榼〕 裝酒的器具。 (2) 〔莫辭〕 不要說……, 不要認為……。 (3) 〔兒童〕 十八歲的男子。
文章鏈接
雜詩
沈佺期
解題: 這是一首反戰詩, 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 詩通過寫閨中怨情揭露了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 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關切和同情。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2)?
注釋:
(1) 〔漢家營〕 即唐軍營房。 唐人習慣以漢代唐。 (2) 〔龍城 〕 又稱龍庭 , 古代匈奴祭天祀神的處所。 這里借指敵方的都城。
譯文:
聽說黃龍城, 戰事頻頻無盡期。
昔日家中共賞月, 可憐今日隔千里, 月亮久照漢家營。
少婦我今懷相思意, 恰如郎君別時情。
誰能率兵揮大旗, 一舉克敵攻取其都城。
上一篇:從軍行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登樓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