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姻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張恨水(1895~1967)著。長篇小說。1929年在上海《新聞報》附刊《快活林》上連載,1931年三友書社出版,共22回,3年后作者又寫續集10回。《啼笑姻緣》主要描寫青年學生樊家樹與唱大鼓書的姑娘沈鳳喜自由戀愛的悲劇故事。作者敢于正面揭露大軍閥的丑惡嘴臉,表現了作者的正義與膽識,使作品具有反封建,反強權、反霸道的積極思想意義。此書是一部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言情小說,深得讀者歡迎,以至于當時文壇中竟有“啼笑因緣迷”的口號,“一部小說之能使閱者對于它發生迷戀,這在近人著作中,實在可以說是創造小說界的新紀錄”。(嚴獨鶴)“讀者不斷致信作者,請求續寫,續集寫于日本侵占東北之時,書中有民眾抗日的描寫,日本人禁止續集發行。在以后的二十幾年中,一版再版,達十幾版。1955年和1957年北京通俗文藝出版社再版。《啼笑姻緣》系張恨水的代表作,也是“鴛鴦蝴蝶派”小說的一大突破,它采用傳統的章回小說形式,別出心裁的藝術構思,把描寫與人物行動、故事情節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其語言以樸素無華見長。很適應中國人的閱讀心理。所以“膾炙人口,盡人皆知,同時期,好像沒有任何一部小說,有這樣的流行程度”。(沙汀)。《啼笑姻緣》是一部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社會意義的小說。
上一篇:《唐詩品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世同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