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注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2),在水一方(3)。
溯洄從之(4),道阻(5)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6),白露未晞(7)。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8)。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9)。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0)。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1)。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2)。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3)。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4)。
(1 ) 〔 蒹葭 (jiānjiā ) 蒼蒼 〕 蒹葭 , 蘆葦 。 蒼蒼 , 蒼翠 、 茂盛的樣子 。 ( 2 ) 〔 伊人 〕 那人 , 指有情人 。(3) 〔在水一方〕 在水的另一方, 指對岸。 (4) 〔溯 (sù) 洄從之〕 溯,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 洄, 指水流回旋。 溯洄, 指水流首先逆流朝上 (但在中流的邊沿), 然后再順流而下形成的回旋。 溯洄從之, 在回旋的流水中跟隨 (情人)。 (5) 〔阻〕 險阻。 (6) 〔萋萋 (qī)〕 形容生長非常茂盛。 (7) 〔晞 (xī)〕 干燥。 (8) 〔湄 (mèi)〕 河岸邊。(9) 〔躋 (jī)〕 登, 上升。 (10) 〔坻 (chí)〕 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 (11) 〔未已 〕 還沒有完 。 (12) 〔涘 (sì)〕 水邊。 (13) 〔右〕 彎曲。 (14) 〔沚 (zhǐ)〕 水中的小塊陸地。
問題與探究
《關雎》 和 《蒹葭》 在內容和寫作風格上有什么異同?
文章鏈接
秦風·無衣
《詩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2),修我戈矛,與子同仇(3)!豈曰無衣?與子同澤(4)。王于興師,修我矛戟(5),與子偕作(6)!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7)。王于興師,修我甲兵(8),與子偕行(9)!
注釋:
(1) 〔與子同袍〕 子, 你。 袍, 長衣。 聞一多說: “行軍者日以當衣, 夜以當被。” 即士兵穿的戰袍, 白天當衣服, 夜晚當被子, 相當于現在的披風或斗篷。 同袍, 表示友愛。 (2) 〔王于興師〕 王,指 秦 王 , 一 說 指 周 天 子 。 于 , 助 詞 。 興 師 , 出 兵 。 (3) 〔與 子 同 仇 〕 我 同 你 一 樣 仇 恨 敵 人 。(4) 〔澤 〕 通 “ ” (zé), 內衣 。 (5) 〔戟 (jǐ)〕 將戈 、 矛合為一體的一種長柄的武器 。 (6) 〔偕(xié) 作 〕 偕 , 共同 、 一起 。 作 , 起 。 (7) 〔裳 〕 古時男女的下衣 , 即裙 。 (8) 〔甲兵 〕 甲 , 鎧甲 ,古代軍人穿的護身衣服。 兵, 兵器。 (9) 〔偕行〕 行, 行走、 前往。 偕行, 指一同奔赴戰場。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 與你同穿那長袍。 君王發兵去交戰, 修整我那戈與矛, 殺敵與你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 與你同穿那內衣。 君王發兵去交戰, 修整我那矛與戟, 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 與你同穿那戰裙。 君王發兵去交戰, 修整甲胄與兵器, 殺敵與你共前進。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 )
2.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
3.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 )
4.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 )
二、 用原詩句回答下列問題。
1. 《關雎》 用比興的開頭, 表現古人對美好愛情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關雎》 詩中表現 “君子” 苦思采荇菜之女又不可得的那種憂傷苦悶的強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關雎》 中生動的心理描寫是本詩藝術上的一大特點。 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 中的 “蒹葭、 白露、 秋霜” 象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蒹葭》 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關雎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智子疑鄰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