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釋]
此句化用唐代韓愈的詩句“五月榴花照眼明” (《榴花》)。此句由晉代陶淵明的詩句“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化出。
[鑒賞導示]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宋代詩人。與梅堯臣齊名,時稱“蘇梅”。風格超邁橫絕,獨出機杼。宋代詩人劉克莊在《后村詩話·前集》中說:“蘇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堯臣),軒昂不羈,如其為人。”其實,他的近體詩,亦有此特點。
[鑒賞]
這首詩能于盛夏炎熱之時寫出一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首句:“夏”字點明節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一開始即構成清幽的氣氛。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深深”,言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席一領。雖當盛夏,而小院深處,竹席清涼。
第二句:“簾”字承上,點明夏席鋪展在軒屋之中。詩人欹臥于其上,閑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艷的風姿。這句化用了韓愈《榴花》詩中的“五月榴花照眼明”之意。
第三句:雖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此句與上句設色相映,從“樹陰滿地”可想見綠樹成林,不寫樹,而寫陰,更顯得小院之清涼寧謐。
在這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又在干什么呢?第四句就做了回答:原來他已為小院清景所撫慰,雖然烈日當午,卻已酣然入睡,待到“夢覺”,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寫鶯聲而不寫黃鶯本身,既見得樹陰之茂密深邃,又以闃靜之中時歇時現的嚦嚦之聲,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寧謐。與“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辛夷塢》)二詩意境相類。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手法有三:一是筆致輕巧空靈,二是結構自然工巧,三是風格清而不弱。
[鑒賞要點]
[1]名句:“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2]輕巧空靈的筆致。[3]自然工巧的結構。[4]清而不弱的風格。
上一篇:《[宋]李清照·聲聲慢》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 白·子夜吳歌》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