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竹鄭燮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這是鄭板橋在自己的一幅畫竹圖上所題的詩。全詩短短四句,全以淡語出之,卻蘊含了極其深刻的藝術哲理,可說是一首絕妙的畫論詩。
中國古代的繪畫理論,推崇寫意而不重工筆者居多。鄭板橋在繪畫理論與實踐上不僅十分注重寫意,而且認為寫意必須建立在熟練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有人標榜寫意而不肯下真功夫,不過是以寫意而自文其陋而已。鄭板橋在上邊這首詩中就以自己四十年苦練畫竹技巧的實踐道出了“必極工而后能寫意”的道理。畫家畫竹雖“得之在俄頃”,卻是“積之在平日”。“日間揮寫夜間思”,說明了鄭板橋白日揮毫,黑夜揣摩,苦心孤詣,反復磨煉的艱辛。正是四十年如一日的慘淡經營,才使他的畫竹技巧由“極工”達到了寫意的地步,“冗繁削盡留清瘦”,正是指此而言的。鄭板橋在《書畫鑒影》中曾自述他的畫竹經歷:“余始畫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層功力,最為難也。近六十外,始知減枝減葉之法。”“能少而不能多”是指初學階段尚不諳寫形之法;“能多矣,又不能少”,則是能寫竹之形,卻不能傳竹之神;由“多”再到“少”,指由寫形轉向寫意,亦即在“極工”基礎上的更高的藝術境界,因而也是“最為難”的。鄭板橋說:“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題畫竹》)。“減枝減葉”,以少勝多,不僅突出了竹子瘦勁孤高之神韻,而且寄托了畫家之情懷。“瘦勁孤高”,亦即“生”,正是鄭板橋個性的體現,情感的化身。
凡繪畫之道,皆由生而熟,然鄭板橋卻主張熟中有生。他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胸有成竹”,則意在筆先;“胸無成竹”,則趣在法外。“胸無成竹”并非不要意在筆先,更非對所畫之竹一無所知,而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礎上達到的創作自由。鄭板橋之強調“胸無成竹”,只是要反對創作中的程式化傾向。“胸有成竹”,自然是“熟”,然拘泥成局,則無創新。若在“熟”的基礎上求“生”,做到“胸無成竹”,就會千變萬化,新意迭出,這時的“生”就是更高層次的“熟”了。所以這首詩最末一句總結為“畫到生時是熟時”。
由“熟”到“生”,由“極工”到“寫意”,這就是鄭板橋的藝術追求。
上一篇:題柳·舒位
下一篇:題畫(二首選一)·黎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