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
嗚呼!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11)晉王(12)之(13)將終也,以(14)三矢(15)賜莊宗,而(16)告之(17)曰:“梁(18),吾仇也;燕王(19),吾所立(20);契丹(21)與吾約為兄弟,而(22)皆背晉以(23)歸梁。此三者,吾遺恨(24)也。與(25)爾(26)三矢,爾其(27)無忘乃(28)父之志!”莊宗受(29)而(30)藏之于廟(31)。其(32)后用兵,則(33)遣從事(34)以一少牢(35)告廟(36),請(37)其矢,盛以錦囊(38),負(39)而前驅(40),及凱旋(41)而納(42)之。
方(43)其系(44)燕父子(45)以組(46),函(47)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48),還矢先王,而告(49)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及仇讎(50)已滅,天下已定,一夫(51)夜(52)呼,亂(53)者四應。倉皇東出(54),未及見(55)賊(56),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57),不知所歸;至于(58)誓天(59)斷發,泣下沾襟,何其(60)衰(61)也! 豈(62)得之難而(63)失之易歟(64)?抑(65)本(66)其成敗之跡而皆自(67)于人(68)歟?《書》(69)曰:“滿招損,謙受益(70)。”憂勞可以興(71)國,逸豫(72)可以亡(73)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74)也,舉(75)天下豪杰莫(76)能與之爭;及(77)其衰也,數十伶人(78)困之,而身(79)死國滅(80),為(81)天下笑(82)。夫(83)禍患常積于忽微(84),而智勇多困(85)于(86)所溺(87),豈獨(88)憐人也哉(89)!
【注釋】嗚呼:前人說歐陽修以五代為亂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敘論,多以“嗚呼”開頭。
天命:古人把王朝的盛衰歸之于天命。歐陽修雖沒否定這種說法,但更重視人事。
原:追本究源,考察。
莊宗:指五代后唐開國之君李存勖(xù),公元923至926年在位。
之:語氣助詞,用以舒緩語氣,不譯。
所以:用在動詞或動詞短語前,表示“……的原因、方法、途徑”等,這里指“……的原因”。
之:代詞,指“天下”,即政權。
者:助詞,表提頓。
之:代詞,指前文的“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矣: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
(11)世言:世人說。
(12)晉王:指莊宗的父親李克用,曾被唐王朝封為晉王。
(13)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4)以:介詞,把。
(15)三矢:三支箭。
(16)而:連詞,并且,表遞進。
(17)之:代詞,指莊宗。
(18)梁:指梁王朱全忠。朱全忠原為黃巢部將,名溫,后降唐,賜名全忠,受封梁王。他與李克用同為唐末強大軍事力量的領袖,相互仇視,都想消滅對方。
(19)燕王:指劉守光的父親劉仁恭。劉氏父子后來歸附朱全忠,朱封劉守光為燕王。
(20)吾所立:劉仁恭原為幽州將領,借李克用的力量奪取幽州。李克用替他向朝廷請命,拜檢校司空、盧龍軍節度使。
(21)契丹:指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
(22)而:連詞,表轉折,但是。
(23)以:連詞,表順接。
(24)遺恨:這里指生前沒有實現的愿望。
(25)與:動詞,給。
(26)爾:你,代李存勖。
(27)其:表期望祈使的副詞,應當,一定。
(28)乃:你的。
(29)受:接受,后省略了指代“三矢”的代詞賓語“之”。
(30)而:連詞,表遞進,并,并且。
(31)于廟:在祖廟里。于,介詞,表處所。廟,祖廟,指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
(32)其:代詞,此。
(33)則:連詞,表承接,就。
(34)從事:泛指一般屬官。
(35)少牢:古代祭祀用豬、羊各一頭稱“少牢”;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
(36)告廟:即“告于廟”,到祖廟里禱告。
(37)請:表示恭敬,可以代替某些動詞,其賓語多為鬼神或與之相關的祭祀用品。這里指畢恭畢敬地拿出。
(38)以錦囊:后置的介詞結構。錦囊,絲織的袋子。
(39)負:背負,后省略了“之”。
(40)前驅:在前面策馬飛奔,這里指身先士卒。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驅,驅馳、趕馬前進。
(41)凱旋:勝利回師。凱,即凱歌,打勝仗時所奏的曲子。旋,歸,回。
(42)納:收藏。
(43)方:時間副詞,當,正在。
(44)系(jì):捆綁。
(45)燕父子:燕王劉仁恭父子。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及其家屬;劉守光逃到滄州,仍被捕獲,父子都被處死。
(46)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47)函:名詞用作動詞,用木匣子裝。公元923年,后唐攻入開封,后梁末帝朱友貞讓部將皇甫麟殺死自己。皇甫麟殺死末帝后自殺。
(48)太廟:祖廟。
(49)告:稟報,禱告。
(50)仇讎(chóu):仇人。讎,與“仇”同義。
(51)一夫:一個人。公元926年,屯駐在貝州(今河北清河)的軍人皇甫暉勾結黨羽作亂,擁立指揮使趙在禮為帥,攻入鄴都(今河南安陽)。邢州(今河北邢臺)、滄州駐軍相繼作亂。
(52)夜: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間。
(53)亂:作亂,造反。
(54)倉皇東出:皇甫暉作亂以后,唐莊宗從洛陽往東走,到了萬勝鎮(今河南中牟境)聽說李嗣源(李克用養子,當時已叛變)已經占據大梁(今河南開封)。唐莊宗神色沮喪,登高說:“吾嘆息不濟矣!”立刻下令把軍隊開回去。一路上士兵叛逃,失散了一半。到洛陽城東的石橋西,擺了酒悲痛地哭泣。諸將一百多人相對號泣,都截斷頭發,放在地上,誓死以報。倉皇,匆忙的樣子。東出,向東逃走。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55)未及見:還沒有見到。及,來得及。
(56)賊:犯上作亂的人。
(57)顧:回頭看,這里泛指看。
(58)至于:表示達到某種程度,以至,以至于。
(59)誓天:即“誓于天”,對天發誓。
(60)何其:用疑問來表示程度,多么。
(61)衰:衰敗。
(62)豈:副詞,難道,表反問。
(63)而:連詞,表并列關系。
(64)歟: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呢”。
(65)抑:連詞,或者,還是。
(66)本:推原,推究。
(67)自:由。
(68)人:指人事、人力。
(69)《書》:指《尚書》,儒家經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獻的匯編。
(70)滿招損,謙受益:此語見《尚書·大禹謨》。
(71)興:使動詞,使……興盛。
(72)逸豫:安樂。這里指莊宗喜愛音樂戲曲,寵愛伶人。
(73)亡:使動詞,使……滅亡。
(74)盛:強盛。
(75)舉:全,所有的。
(76)莫:無指代詞,沒有人。
(77)及:等到。
(78)伶人:表演樂舞的藝人,這里指宮廷內的藝人。伶人郭從謙乘莊宗已處于眾叛親離的境地,起兵作亂。莊宗率兵抵御,中流矢而死。
(79)身:自身,自己。
(80)國滅:莊宗死后,李嗣源(明宗)即位,群臣中有人主張自建國號;此事雖未實行,但是莊宗死后,李克用嫡親子孫都被殺,也可以說是“國滅”。
(81)為:被。
(82)笑:嘲笑,恥笑。
(83)夫: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要發議論。
(8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寸的百萬分之一。
(85)困:困擾。
(86)于:被。
(87)所溺(nì):所溺愛的事物。
(88)獨:只是。
(89)也哉:均為表示感嘆語氣的助詞,連用,既表示反詰,又帶有感嘆意味。
【譯文】唉! 國家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可是后來他們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愿望。”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沖鋒陷陣,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莊宗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顱,進入太廟,把箭交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面響應。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誓,割下頭發,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 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跡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極小的事累積而成的,聰明英勇的人,也多半被他溺愛的事所困擾,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才有這種結果嗎!
上一篇:《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莊子·惠子相梁》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