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戴圣·曾子易簀
西漢軼事小說。戴圣輯錄。原載《禮記·檀弓上》。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錄入。過去,選家們只把它當成記人散文;其實,它也是一篇絕妙的志人小說。作品敘述: 曾子臥床不起,病危。學生樂正子春坐于床前,兩個兒子坐在曾子的腳旁。執火燭的童子忽然看到曾子睡的華麗而光滑的床席,很像是大夫用的,而有驚訝之態。樂正子春聽到童子發問,怕驚動老師而阻止童子。曾子聽了童子的話,說這席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而不顧虛弱的身體,堅持讓兒子快更換床席,囑言:“爾之愛我也,不如童子。君子之愛人也,用以成全別人之美德;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其錯。吾得以正而死!”兒子換過床席,還沒有放置安穩,曾子即歿。作品表現了曾子于彌留之際恪守禮法的思想。更換一席,本是一件生活小事。但在曾子看來,卻是件不尋常的大事。據載,曾子自親人死后,其思想從“重其祿而輕其身”,變為“重其身而輕其祿”,齊、楚、晉都迎他做卿相,但他一一拒絕 (參看《韓詩外傳》)。他既不是大夫,照禮就不能睡大夫的床席。所以,當他聽到童子的發問,識其知禮,因而即使處于病危,也非要更換床席不可。這不僅展現了曾子知過即改的精神,也表現了他輕視榮祿的高尚品德。余誠評曰:“易簀以得正,小中見大,一生德行,于此完全無憾。” ( 《重評古文釋義新編》卷三) 此言極是。小說構思巧妙: 寫曾子病危,于“寢疾”后加一“病”字,又通過敘事布景加以描述。弟子床前而坐,看護曾子,顯出曾子病篤。童子“執燭” 以待,既補寫了夜狀,點明了看護時間,也暗示曾子病情惡化,同時也為 “幸而至于旦”埋下伏筆,為童子看到曾子睡大夫床席提供條件; 再下才寫出換席乃至在更換中曾子死去之一幕。這樣布局,似易實難,加之行文針線細密,真有鬼斧神工之妙。作品還善于通過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子春聽到童子的發問,怕驚動老師,說了聲“止”,描寫出了子春的護師之情。當曾子聽到童子的發問和子春阻止童子的話,很感吃驚,想起身阻止子春,但由于身體虛弱,無法坐起來。這時,行文用一“呼”字,以嘆而噓氣之聲,來表達曾子的驚覺之狀。這一“呼”字,也為后面寫曾子堅決要求更席的話開了先路,再寫曾子更席,寥寥數語,雖不是豪言壯語,卻驚心動魄。這幾處描摹,無不“神情宛肖,簡老之中,恣態橫生”(余誠語)。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裴啟·曹操捉刀》簡析
下一篇:《先秦·有易與搖民》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