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修養·八條目
宋代理學標榜的“內圣外王” 的八個步驟。常與“三綱領” 合稱為 “三綱八目”。《禮記·大學》說: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朱熹注釋: “此八者,大學之條目。”據此,“八條目” 自始至終為: 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心環節是 “修身”,如 《大學》所說: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 “修身” 之前,即“三綱領” 中的 “明明德”,是“內圣” 的功夫; “修身” 之后,即 “三綱領” 中的 “新民”,是“外王” 的本領。將個人道德修養與國家天下聯系起來,倫理與政治打成一片,本來是儒家的老傳統。孔子即說: “修己以安百姓。”孟子也說: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但在 《大學》 中才有了最系統、最精練的表述,在朱熹那里才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發揮。從此,“格物致知” 成為儒教倫理的經典命題,而 “修齊治平”則成為儒家信奉的人生目標。直到今天,一說到儒家人生哲學,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 “修齊治平”。
上一篇:文學·文集·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下一篇:宗教學·佛教·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