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腓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官,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馀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閣為唐永徽四年(653)高祖子滕王李元嬰為洪州都督時所建,以封號為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贛江濱。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親,途中路經洪州,逢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大宴賓客,遂在宴會上揮毫寫成此《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這篇臨別贈言雖為即興之作,但堪稱古代駢文中的精品。在嚴格的駢體形式束縛下,作者充分發揮駢文特有的表現手段,熔對偶、聲韻、事典、辭藻于一爐,又運散文之氣于駢偶之中,嚴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勢。
全文層層扣題,文思縝密,運思謀篇,無不統于題目之下。第一段歷敘洪州地勢之雄偉、物產之珍異、人才之杰出、賓主之尊貴,扣題中“洪府”二字。第二段由趨名樓,登高閣,寫到近覽樓閣之壯麗,遠眺山川之勝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扣題中“秋日”、“登滕王閣”六字。第三段正面寫滕王閣宴會,由參與宴會的逸興,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扣題中“餞”字。第四段自敘遭際,說明有幸躬逢盛會,自當應命作序,扣題中“別”字,復出“餞”字。
統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緊扣題意。文因餞別而作,但對于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這就脫去了一般餞別文章頌揚、應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徑。
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
其一,色彩變化之美。“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其二,遠近錯落之美。作者筆下,諸般景物紛至沓來,依次展現,既各盡其美,又有層次的遠近變化。“鶴汀鳧渚”四句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的廣闊和川流、湖澤的迂回,是中景:“云銷雨霽”以下則是水天浩淼的遠景。筆墨由近及遠地鋪展開去,把遠近景物編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
其三,上下渾成之美。“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這四句由兩組鏡頭剪輯而成:上有層臺碧瓦攢刺云霄,下有飛架的閣道丹彩欲流,借視角的俯仰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突出了危樓高聳的壯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
其四,虛實相映之美。作者登高臨遠,不僅騁目八方,而且思接千里。文中既實寫目見之景,又發揮想像,構想出目力難及之景。“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寫手法傳達遠在“彭蠡之濱”、“衡陽之浦”的漁歌和雁聲。如此虛實相間地模山范水,既使讀者對景物有具體的感受,又引導讀者開拓視野,展開聯想,登山臨水,視通萬里。
在著意鋪敘景色之美后,作者以騰挪跌宕的筆勢,述志言情,由逸游的豪興,陡引出宇文新州及自己途路坎坷的感慨,表白了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的執著態度。“望長安于日下”四句,明寫南、北,暗藏東(云間)、西(昆侖),抒寫遠離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著從關山難越,念及英雄失路,連用屈原、賈誼、馮唐、李廣四人的典故,借歷代懷才不遇的人物,表達有志難伸的悲慨,同時也流露“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消極情緒。至“所賴”一提,振起全篇。“老當益壯”幾句,勉勵宇文新州莫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片言居要,為全篇警策。接著再用《莊子·逍遙游》典,以大鵬作比,表明扶搖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用《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示早年雖然失意,但拯時濟世的信心并未泯滅。同時又反用“貪泉”、“涸轍”、阮籍之典,說明處困頓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壯志彌堅。作者正是自如地驅遣歷史典故,以跌宕之筆述志言情,事典繁多但貼切達意,氣勢充暢而語約意豐,展示了抑揚升沉的情感發展軌跡,披露了交織于內心的失望與希望、痛苦與追求、失意與奮進的復雜感情。
唐初的駢體文還有齊、梁余風,“句繪章”,以形式上的華美掩蓋內容上的空虛。王勃此文卻用駢體表現了比較豐富的內容,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歷史上的滕王閣雖已不復存在,但它的名字依然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為祖國的江山增輝,這不能不歸功于王勃的這篇千古傳誦的名篇。
〔注〕“豫章”二句:豫章,漢郡名,治南昌(今市)。洪都:指洪州。唐武德五年(622)改豫章郡為洪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設都督府,故稱“洪都新府”。“星分”二句:翼軫,星宿名。古代天文家根據天上星宿的位置劃分地面相應的區域,稱為“分野”。豫章古屬楚地,為翼、軫二星的分野。衡廬,指衡州的衡山(在今湖南衡山縣西)和江州的廬山(在今江西北部)。這里代指兩山所在的衡州和江州地區。“襟三江”二句:襟三江,以三江為衣襟。三江,指太湖的支流松江、婁江、東江,因豫章在三江的上游,如衣之襟,故稱。帶五湖,以五湖為衣帶。五湖,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因在豫章周圍,如衣帶束身,故稱。“控蠻荊”句:蠻荊,指楚地,古稱楚國為“荊蠻”,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甌越,指今浙江省,境內有甌江,古為越國,故稱。“物華”二句:物華天寶,物的光華煥發為天上的寶氣。龍光,指寶劍的光輝。牛、斗,二星宿名。墟,所在之處。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因問精通天象的雷煥,煥稱此是寶劍之精,上通于天,劍當藏于豐城。于是張華補煥為豐城令,命他尋找。煥到任后,掘獄屋,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匣,內有寶劍二,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后寶劍入水化為雙龍。“人杰”二句:人杰地靈,人物有俊杰地方有靈秀之氣。徐孺,名穉(zhì志),字孺子,東漢時豫章南昌名士,德行為時人所景仰。據《后漢書·徐穉傳》,陳蕃為豫章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只為徐穉特設一榻,徐去后即將榻掛起不用。“雄州”二句:雄州,大州。霧列,形容繁華。霧,喻濃密、盛多。俊采,指有才之士。星馳,形容人才之多如流星飛馳。“臺隍”二句:臺隍,亭臺、城塹。枕,據。夷,指荊楚少數民族地區。夏,華夏地區,指古揚州。交,接壤之處。盡東南之美,指包括東南一帶所有的人才。盡,窮盡。“都督”二句:閻公,當時洪州的都督姓閻。雅望,崇高的聲望。棨(qǐ啟)戟,有衣套的木戟,這里指大官出行時作前導的一種儀仗。“宇文”二句:宇文,復姓宇文的新州(治今廣東新興)刺史,名不詳。懿范,美好的榜樣。襜(chān攙)帷,車上四旁的帷幕,借指車駕。(11)十旬休假:適逢十日一旬的假期。唐時官吏逢十休假。(12)“騰蛟”四句:騰蛟起鳳,形容才華如蛟龍騰空,鳳凰起舞。《西京雜記》載,相傳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作《春秋繁露》。揚雄作《太玄經》,夢口吐鳳凰,飛集書上。孟學士,名不詳。詞宗,文辭的宗匠。紫電青霜,古寶劍名。《古今注》載,吳大帝孫權有六柄寶劍,其二名紫電。《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劉邦曾用劍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王將軍,名不詳。武庫,武器倉庫。這里顯示王將軍的威武。(13)“家君”二句:家君,家父。宰,縣官。出,過。名區,名勝之地,指洪州。(14)童子:猶言小輩,王勃自稱。(15)“時維”二句:時,時序。維,乃,是。三秋,指季秋九月。(16)潦(lǎo老)水:雨后的積水。(17)“儼驂”二句:儼,通“嚴”,整治。驂(cānfēi餐非),指駕車的馬。崇阿,高大的山陵。(18)“臨帝子”二句:帝子,帝王之子,指滕王李元嬰。長洲,指滕王閣前的沙洲。天人,出類拔萃的人,猶言天上人,這里指滕王。舊館,指滕王閣。(19)無地: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20)“鶴汀”句:鶴汀,鶴所棲止的水邊平地。鳧(fú浮)渚,野鴨聚處的小洲。(21)“即岡巒”句:即,依著。體勢,形勢。(22)“披繡闥”二句:披,開。繡闥(tà榻),繪飾華美的門。雕甍(méng蒙),雕飾的屋脊。(23)駭矚:使人見了感到驚駭。(24)“閭閻”二句:閭閻,里巷的門,這里借指房屋。撲地,遍地。鐘鳴鼎食:古代貴族鳴鐘列鼎而食,這里喻豪富大族。(25)“舸艦”二句:舸(gě戈)艦,指大船。迷津,塞滿渡口。迷,通“彌”。青雀黃龍之軸,裝飾精美的雀舫龍舟。軸,通“舳”,船尾把舵處,這里代指船。(26)“彩徹”句:彩,光彩,指日光。徹,通“貫”。區,指天空。(27)“落霞”二句:出于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鶩(wù務):野鴨。(28)彭蠡:古大澤名,即今鄱陽湖。(29)衡陽:今屬湖南省,相傳雁飛到衡陽就不再南飛,等到春天才歸。衡山有回雁峰。(30)“遙襟”二句:遙襟,遠懷。逸興,超逸的興致。遄(chuán船),迅速。(31)“爽籟”二句:爽籟,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纖歌,音調柔細的歌。凝,指歌聲繚繞。(32)“睢園”二句:睢(suī雖)園,即漢梁孝王劉武的睢陽(古縣名,治今河南商丘縣南)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士飲酒賦詩。彭澤,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令。(33)“鄴水”二句:鄴,古邑都名,在今河北臨漳縣境,是曹魏興起的地方。曹植曾在此作過《公宴詩》,詩中有“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句。朱華,荷花。臨川,郡名,治今江西臨川市。這里代指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說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34)“四美”二句: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同時在一起。(35)窮睇眄(dìmiǎn地免):極目遠望。中天:長天。(36)宇宙:《淮南子·原道訓》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以喻天地。”(37)“識盈虛”句:盈虛,消長,指變化。數,命運。(38)“目吳會”二句:日下,指京都。封建社會以帝王比日,因將皇帝所在之地為日下。吳會,地名,秦漢會稽郡治在吳縣,郡縣連稱為吳會,即今江蘇’蘇州市。(39)“地勢”二句:南溟,南海。天柱,古代神話中昆侖山有銅柱,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北極星,這里喻指國君。(40)“關山”四句:失路,比喻不得志。溝水相逢,比喻偶然相遇,聚散無定。“溝”一作“萍”。(41)“懷帝閽”二句:帝閽(hūn昏),天帝的守門人,這里借指朝廷。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賈誼被貶長沙后,漢文帝召他回長安,曾在此接見他。(42)命途:命運。(43)“馮唐”二句:馮唐,西漢人,文、景帝時不被重用,武帝時求賢良,馮唐被推舉,但年已九十余,不能復為官。李廣,西漢名將,屢建戰功,但終身未能封侯。(44)“屈賈誼”二句:賈誼,西漢文帝時人,曾受排擠被貶長沙。圣主,指漢文帝。(45)“竄梁鴻”二句:竄,逐走。梁鴻,東漢人,曾作《五噫歌》諷刺朝廷,得罪章帝,避居齊魯、吳中。海曲,海隅,濱海之地。明時,政治清明之時。(46)“所賴”二句:見機,識時務。達人,通達事理的人。(47)“老當”四句:老當益壯,《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青云之志,喻志向高遠。(48)“酌貪泉”二句:貪泉,泉名,傳說在今廣州北二十里的石門,傳說人飲此泉則會變貪,但晉代廉吏吳隱之飲此水后,操守愈堅定。涸(hé河)轍,干涸的車轍,比喻窮困的境遇。《莊子·外物》有車轍中鮒魚求活的寓言。(49)“北海”四句:賒(shē奢),遠。扶搖,一種自下而上的巨風。“北海”二句典出《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東隅,日出處,比喻早年的時光。桑榆,日落處,比喻未來的日子。“東隅”二句典出《后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50)“孟嘗”四句: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著稱,后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薦舉,終不見用。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晉書·阮籍傳》載,阮籍不滿于世,佯作狂放,常駕車外出,行不由徑,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51)“三尺”二句: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個。(52)“無路”二句:請纓,據《漢書·終軍傳》,終軍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年二十余歲。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一般稱二十歲左右的人為弱冠。(53)“有懷”二句:投筆,指東漢班超投筆從軍事。宗愨(què確),南朝宋人,少年時曾向叔父表示“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后封洮陽侯。(54)“舍簪笏”二句:簪笏,古代官員用的冠簪、手版,這里借指官職。百齡,百年,猶指一生。奉晨昏,古代侍奉父母的禮節,即晚間侍奉父母就寢,早晨向父母請安。(55)“非謝家”二句:謝家之寶樹,比喻好子弟。據《晉書·謝安傳》,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何人們都希望子弟好?其侄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孟氏之芳鄰,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56)“他日”二句:趨庭,指接受父教。《論語·季氏》記孔鯉曾“趨而過庭”,接受父親孔子的教誨。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鯉,孔鯉,孔子之子。對,庭對,指接受教誨。(57)“今晨”二句:捧袂(mèi妹),舉起雙袖,向長者表示恭敬。龍門,喻聲望高的人的門第。《后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龍門即禹門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陜西韓城市東北。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大魚積龍門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魚),故云曝鰓龍門。”(58)“楊意”二句:楊意,即楊得意。漢武帝時為狗監,曾向武帝推薦司馬相如。凌云,司馬相如曾作《大人賦》,武帝讀后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59)“鐘期”二句:鐘期,即鐘子期,春秋時楚人,善聽琴。伯牙鼓琴,時而志在高山,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都能理解,后入因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60)“蘭亭”二句:蘭亭,東晉王羲之等曾在蘭亭宴集,故址在今浙江紹興。梓澤,西晉石崇金谷園的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61)贈言:臨別時用正言相勉勵,這里指寫這篇序文。(62)恭疏短引:恭敬地寫這篇小序。(63)“一言”二句:一言,指詩一首。均賦,每人作詩一首。四韻,八句四韻詩。王勃有《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64)“請灑”二句:潘江陸海,鐘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這里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云爾,語氣助詞,用于句尾表示全文的結束。
上一篇:歐陽修《秋聲賦》全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全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