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先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9 彩色片 80分鐘
法國西涅阿影片公司/法國電視三臺聯合攝制
導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編劇:帕特里斯·勒孔特 帕特里斯·德沃爾夫(根據喬治·西默農的小說《伊爾先生訂婚禮》改編)攝影:德尼·勒努瓦 主要演員:米歇爾·布朗(飾伊爾) 桑德麗娜·博奈爾(飾阿麗思) 呂克·杜伊爾(飾艾米爾) 安德烈·威爾姆斯 (飾探長)
【劇情簡介】
年方22歲的美貌姑娘皮埃萊特僵臥在雜亂的灌木叢中,她被人殘忍地殺害了。負責此案的探長檢查完陳尸的現場,端坐在姑娘生前住過的房間里,思索著捕捉到的線索。漸漸地,他的思緒集中到一個名叫伊爾的男人身上。伊爾先生是個裁縫,是個孤獨、沉靜、有幾分古怪的老單身漢。他不在他那養著一群白老鼠的作坊里工作時,要么去玩保齡球,且技巧極為嫻熟;要么去土耳其浴室找操皮肉生涯的女人,以尋求慰藉、排遣憂愁。盡管他竭力不引人注目,甚至在家里時也盡量避免開燈,還是遭到附近居民的普遍敵視。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對他投以白眼,無端加以嘲弄。可他究竟在什么地方惹起他們不快呢?肯定是因為他在生活方式及言談舉止方面都與他們不盡相同。伊爾先生面無血色,目光無神,身軀瘦小,再加上他總是穿著同一件黑色大衣,愈發襯托出他膚色的病態的蒼白。從外表上看,他確實像一個令人厭惡的幽靈。伊爾先生就住在距皮埃萊特被殺處不遠的一幢樓房內,而且,在姑娘遇害的那個晚上,一位途經此地的出租汽車司機曾經看見一個身材不高的男人的身影,他身穿黑大衣,向這幢樓房跑去……。難道,案件的謎底就藏在謎一般的伊爾先生身上?探長決定登門造訪,與伊爾先生正面接觸。遺憾的是,第一番試探他一無所獲,伊爾先生應對自然,神色如常,一副局外人的模樣。
晚上,像平常一樣,伊爾先生家里漆黑一團。他站在窗前,凝視著對面樓上一個燈火通明的房間。那里,住著一個名叫阿麗思的姑娘,此刻她正在梳妝、更衣,似乎就要出門。伊爾先生全神貫注,不放過她的一舉一動。他與她相識嗎?不,但他幾乎了解她的一切。例如,他知道她有一個年輕的情人,他曾看見他們在姑娘的房間里相會、纏綿。當然,他并不知道小伙子的名字叫艾米爾,可是卻掌握著他的一件秘密……
探長不想輕易放過伊爾先生。這天,伊爾先生剛剛水葬了一只死去的小白鼠回到家中,迎面撞上正在樓下等著他的探長。與探長同在的還有那位出租汽車司機。原來,探長想重現司機曾目睹的情景,他令照例穿著黑大衣的伊爾先生作倉惶狀向樓房奔過去。對伊爾先生來說,這無異是公開的宣戰、肆意的侮辱,但他竟忍下了。可司機無法確認這是否就是案發當晚他見到的那個人,探長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濃重的夜色吞沒大地,電閃雷鳴一陣緊似一陣。阿麗思獨自在家,慵懶無聊。突然,她失聲驚叫:一道閃電劃過之時,她于偶然間瞥見了緊貼在對面漆黑房間窗玻璃上的伊爾先生蒼白的臉。她倚著門,癱坐在地上。
探長鍥而不舍,新的線索終于被他發現:伊爾先生曾因強奸罪被判入獄半年。情況變得對伊爾先生愈發不利了。
不知出于何種目的,阿麗思決定主動去結識伊爾先生。她身著輕軟的衣衫和飄柔的短裙,在伊爾先生家門口安排了一次與他的“不期而遇”。看到她撩人的姿態、含羞的微笑,伊爾先生心旌搖蕩。阿麗思感到一絲得意、幾分滿足。但她并未就此罷休。當日晚些時候,她有意在房間里與艾米爾親熱、纏綿,同時偷覷著對面窗子后面因嫉妒而幾近發狂的伊爾先生。她欣賞、玩味著他的痛苦,心里升起一股快意。
阿麗思和艾米爾在冰場上翩翩起舞,伊爾先生身不由己地尾隨而至。他不諳滑冰之術。以致在冰面上跌得個頭破血流。看到這番情景,阿麗思似乎為他的癡迷所感動。于是,她毅然去伊爾先生家登門造訪。
伊爾先生坦言相告,他每天都在悄悄地觀察她。對此,阿麗思并未表現出不快與敵意,而是做出幾分媚態,甚至輕撫著他的手。伊爾先生一下子亂了方寸,仿佛害怕落入陷阱一般斷然下了逐客令。但當姑娘走后,他又跪倒在她剛才坐過的地方,嗅著遺留在那里的女性淡淡的香氣……
阿麗思在咖啡館與艾米爾約會,她深愛著這個瀟灑的年輕人,一心想嫁給他。然后艾米爾今日卻有些心不在焉:警察們好似嗅出了某種氣味的機警的獵犬,已追蹤到了他的身邊,令他忐忑不安。顯然,阿麗思與他在盡力回避著一個只有他們知曉的秘密。
探長又對伊爾先生發起了一次突然襲擊。他拿出一條在皮埃萊特被害現場發現的沾滿血跡的圍巾,得意地對伊爾先生宣稱,據鄰居們指證,這正是他平素戴的圍巾。伊爾先生不動聲色,隨手取來一條一模一樣的圍巾。于是,探長又只得無功而退。
令伊爾先生驚詫的事接連發生。阿麗思給他寫了一封表示友善的信,而且邀請他共進午餐。是日,兩人對面而坐,侃侃而談。伊爾先生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令阿麗思險些花容變色:他對艾米爾的所作所為知之甚多……
餐畢,二人信步前行。阿麗思轉瞬間成了一位多情的少女,甜膩膩地擁吻著伊爾先生。孰料一向寡言少語的伊爾先生并非笨伯,他迷戀她,渴望被愛,但不愿意被利用、被欺騙。于是,他索性攤了牌,咄咄逼人的話語傾瀉而出:他看見了,全都看見了。他看見艾米爾深夜跑進她家,看見她為他擦去殺死皮埃萊特時濺上的鮮血,看見她藏起他血跡斑斑的血衣。
人的思想往往很難講得清楚。與阿麗思所擔憂的相反,伊爾先生并未向警方告發艾米爾,盡管他因此而成了最大的嫌疑犯。為什么呢?伊爾先生向阿麗思捧出了他的一顆心:他愛她,他不愿意因將艾米爾交給警方而不可避免地將她牽連進去……阿麗思看來被他這一真情感動了,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伊爾先生喃喃地安慰她,禁不住心潮起伏。但他頗能克制自己,何況,他已對未來做了打算。
拳擊場內人聲鼎沸,艾米爾全神貫注地盯著拳臺,狂熱地吶喊著。不遠處,阿麗思靜靜地站著,她身后是癡心的伊爾先生。他悄悄伸出手,撫摸著姑娘。阿麗思閉上眼睛,猶如陶醉在這溫柔的肌膚接觸之中。就在這時,場內一陣騷動,只見艾米爾拔步向外飛奔。是警察,大群警察正撲向拳擊場。阿麗思沒有片刻猶豫,便緊追艾米爾而去。她忍著疼痛用自己瘦弱的身軀充當梯子,幫助艾米爾攀窗而逃。她已經無可挽回地徹底牽連進去了。
天無絕人之路。伊爾先生恰逢其時地出現在精疲力竭、惴惴不安的阿麗思面前。他拿出兩張火車票,提出了一個他思謀已久的建議:他與她,兩人一起遠走高飛。他許諾要保護她、愛她、永遠使她快樂。他把車票交給阿麗思,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離去了。
拳擊場門口,警長審視著蜂擁而去的觀眾。他一見到伊爾先生就急不可耐地詢問艾米爾與阿麗思的下落,他此刻似乎已明白了真相。他所耿耿于懷的,是伊爾先生至今不肯吐露半點口風。他大為不解,這個其貌不揚的男子為何如此愚蠢與固執?
伊爾先生和阿麗思分頭做著最后的準備。伊爾先生在去車站的途中,放走了與他朝夕相伴的一籠小白鼠。他停立在站臺上,凝望著進站口的方向。一列列火車駛進駛出,一股股人流聚而復散,阿麗思卻始終不見蹤影。他們預定乘坐的列車開走了,遠去了,站臺上只留下伊爾孤獨的身影……
伊爾先生頹唐地轉回家中,他家的門竟然虛掩著。更令他莫名驚詫的是,探長和阿麗思正在房內“恭候”著他的歸來。阿麗思神色疲憊,隱隱透出些許怯意。探長的話打破了沉寂。如一盆冰冷的水傾倒在伊爾先生頭上:阿麗思舉報了他,證據是她在為他做家務時發現了皮埃萊特的背包。聽罷,伊爾先生死死地逼視著阿麗思。栽贓,她為解救艾米爾狠毒地給他栽贓!多么卑鄙的女人,對他奉獻的摯愛,她回報的卻是死亡!
是的,是死亡。伊爾先生不愿束手就擒,他逃上屋頂,在警察的圍追堵截下他慌不擇路,失手跌下,頃刻間便命喪黃泉。他至死也沒有將真相說出,他甚至對阿麗思也恨不起來。也許,這就是愛情?
【鑒賞】
《伊爾先生》一片系法國優秀中年導演帕特里斯·勒孔特根據比利時著名偵探小說家喬治·西默農的《伊爾先生訂婚禮》一書改編,但不是該書的第一個電影版本。在本世紀40年代,法國聲名卓著的老一輩導演于連·杜維威爾就曾以此書為藍本拍出了影片《恐懼》。
勒孔特一向以拍攝通俗喜劇片著稱,他的此類作品,如《黝黑的人》、《到我家來,我住在女友家》均大獲成功。但在《伊爾先生》中,他幾乎完全改變了其拍片樣式與風格。在一定意義上,本片可被稱為黑色電影,原因有二:其一,影片以一件兇殺案為情節的中心,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均緊緊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行動。案件本身固然已撲朔迷離、一波三折,不住地奇峰兀起、峰回路轉,但更重要的是影片透過這一案件,冷峻地揭示了世人之間爾虞我詐、相互窺測、戒備、傷害乃至落井下石的陰暗心理;其二,影片自始至終充滿著一種憂郁的氣氛,令觀者不斷地產生濃重的壓抑感。無論是行為乖張、心態畸型、最后“以身殉情”的伊爾先生,還是在兩個男人,在善與惡、在酬情與陷害之間徘徊搖擺的阿麗思,在影片中都未曾有一刻真正地釋然開懷,而時時生活在精神負擔的重壓之下,生活在擔憂、驚懼的氛圍之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整部影片中甚至找不到任何美好的東西。如果說愛情是美好的,但影片中的愛情包括阿麗思對艾米爾的愛和伊爾先生對她的愛,卻強烈地帶著一種病態的色彩。
《伊爾先生》也可稱為一部心理分析影片。導演所著力刻畫的并非兇殺案發生的原委、受害人的身世及做案手段的殘酷,這些在影片中幾乎只字未提。即使對警方的破案方法,從案情分析至確定兇犯,影片也僅僅是一帶而過。導演所不懈關注的,是展示伊爾先生與阿麗思的心路歷程。為此,導演與攝影師選擇了近景鏡頭,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會將觀眾的注意力分散到諸多細節之上的遠景鏡頭。這些近景鏡頭可以使他們得以將每一個動作,每一道目光作為主人公心理狀態的流露,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幻想的表象而加以捕捉。在這種幻想中,一切都似乎無可避免地導向一種注定不幸的結局。影片的總體基調是沉靜的,無聲的觀察,無言的交流,無語的動作,都令觀眾自己去體味,去揣摩。在這方面,勒孔特堪稱個中高手。
《伊爾先生》之所以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兩位主要演員——米歇爾·布朗和桑德麗娜·博奈爾的出色演技,他們以展示了其才華的新的側面而再一次令觀眾驚嘆。米歇爾·布朗在塑造伊爾先生這一角色時,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令人吃驚的轉變,從一貫作為其特色的外在式表演變為一種更加注意深入刻畫人物心理的表演,他的表演克制、含蓄,表現出色的喜劇演員也可以成為最優秀的悲劇演員。與他演對手戲的桑德麗娜·博奈爾不僅有才華,而且具有一種只屬于明星的氣質。雖然她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一個可以說令人反感的人物,但她本人卻受到觀眾的喜愛。
勒孔特是于連·杜維威爾的狂熱崇拜者,但他不拘泥于前人的窠臼。他沒有如杜維威爾那樣去致力于再現當時的時代,他在影片中抹去了空間與時間的標記,避免了一切詩情畫意的和自然主義的描繪,大幅度地減少了人物。總之,他將對群像、對環境的描繪,轉變為成功的個人肖像畫。正因為如此,他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大導演的行列。
上一篇:《人到中年》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傳信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