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1758—1805),英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海軍將領、軍事家。他親自指揮的特拉法爾加大海戰,一舉殲滅了拿破侖艦隊。
1758年9月29日,納爾遜出生在諾??丝げ{姆托庇村一個牧師的家庭。小時體質孱弱,但秉性堅強。他12歲就在擔任戰艦艦長的舅父手下當見習隨員,開始了海上生活。以后,他在遠航西印度群島的商船上當過水手;在查塔姆港的小艇隊當過引水員;到過北極探險;然后他又回到海軍。在幾年間,納爾遜從水兵升到上尉,足跡遍歷從東印度到牙買加的遼闊水域。豐富的航海經驗和出色的才能,使他很快嶄露頭角。1779年,20歲的納爾遜被擢升為上校并任艦長。
納爾遜生活在一個戰爭迭起的暴風雨時代。在他擔任艦長的最初幾年,美國反對英國的獨立戰爭尚未結束,而且法國、西班牙和荷蘭也相繼站在美國一邊與英國對抗。因此,納爾遜執行英國在海上護航、巡邏和封鎖北美等任務時,經常與敵艦發生遭遇戰。1780年,納爾遜在西印度還積極參加過攻占西屬圣胡安的戰斗,不過,由于黃熱病流行,引起大批士兵死亡,這次戰斗不得不以撤退告終。
1787年,納爾遜在西印度的內維斯島與尼斯比特夫人結婚。不久,他退役偕妻回到伯納姆托庇老家,在那里度過長達五年之久的鄉居生活。
1793年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雅各賓派執政,路易十六被人民推上了斷頭臺;法國軍隊打退了外國干涉者,把戰爭轉移到德國、比利時和意大利境內。這引起了英國統治集團的極大不安。在威廉·皮特首相的積極策劃下,組成了有英、奧、普、西、撤丁和兩西西里王國等參加的反法同盟,企圖恢復波旁王朝在法國的君主專制。這時,納爾遜應召任“阿加曼濃號”戰艦艦長,被派往地中海服役。這年8月,英艦攻占了法國土倫,因駐軍兵力單薄,納爾遜奉命前往那不勒斯向兩西西里王國求援,并圓滿完成了任務。不過,到年底,土倫終被初出茅廬的法國炮兵上尉拿破侖所收復。
英國艦隊被迫駛離土倫后,轉而奪取科西嘉島為基地。1794年夏,納爾遜先后參加攻占該島重要城市巴斯蒂亞和卡爾維的戰役。他的右眼就是在卡爾維的激烈戰斗中受傷失明的。
1795年冬,英國名將約翰·杰維斯出任地中海艦隊總司令。他十分嘗識納爾遜的勇敢品質和指揮才干,很快就擢升納爾遜為分遣艦隊司令,并預祝他的艦隊將無往而不勝。然而,這在當時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主觀愿望。拿破侖在意大利的凌厲攻勢和科西嘉人民的強烈反抗,逼得英國艦隊不得不于1796年冬整個撤出地中海,而駐扎直布羅陀。納爾遜是這次大撤退的組織者。
到1797年的秋天,反法同盟在拿破侖軍隊的一連串打擊下,已分崩離析,只剩下英國在孤軍奮戰。這時法國對外戰爭的性質在節節勝利聲中起了變化,由原來的民族自衛戰爭變成了侵略戰爭。拿破侖稱帝后,更是把奴役歐洲各大國當作自己對外政策的最后目標,而打敗當時工業居于世界首位的英國則是這一政策的核心。從英國方面說,皮特政府反法目的是為了復辟波旁王朝和爭奪世界霸權,納爾遜在此之前的活動,顯然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但在拿破侖的打擊下,英國的目標這時都已化作泡影,甚至連英倫三島本身的安全都岌岌可危了。在形勢逆轉的情況下,納爾遜在海上的軍事活動無疑削弱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的擴張勢力。特別在捍衛英國本土不受拿破侖侵犯的戰斗中,納爾遜所表現的英勇獻身精神和建立的巨大功績贏得英國人民的尊敬。
納爾遜獲得聲譽開始于圣文森特海戰。英國撤出地中海后,法國仍步步進逼,一面集重兵于布雷斯特,一面在海上聯合西班牙和荷蘭艦隊,舳艫相繼,直接威脅英倫三島的安全。當時英國朝野上下莫不十分關心英吉利海峽戰局的發展。1797年2月13日傍晚,納爾遜的艦隊開赴圣文森特角附近的海面,與杰維斯的艦隊會合時,在薄霧中忽然發現由西班牙海軍上將科杜瓦率領的27艘戰艦,編成兩列縱隊,向法國海面駛去。當時英國方面僅有15艘戰艦,數量上處于劣勢。但納爾遜充滿必勝的信心。第二天清晨,當靠近敵艦時,他打破當時戰術上的成規,單兵直入,迅猛地將自己的旗艦沖向敵艦第二縱列的前面,切斷它和第一縱列艦隊的聯系和呼應,然后以火力猛攻后面的7艘敵艦。納爾遜還充分發揮他一向主張的近戰的威力。在短兵相接中,他率領官兵勇敢地登上一艘敵艦,并從這艘敵艦的甲板上,又跳上了另一艘敵艦,將兩艦俘獲。在這次決定性的戰役中,英國海軍共俘獲敵艦4艘, 重創10艘, 捷報傳至英倫,舉國為之歡騰。納爾遜因戰功卓著,被封為巴思爵士。
同年7月,納爾遜奉命進攻西屬加那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城。這是一次不利的戰斗。納爾遜在激烈的登陸戰中,右肘受重傷。他被搶救回艦后,吩咐軍醫立即為他進行截肢手術。艦上的人因他肢殘無不感到難過,但他毫不沮喪地說:“我還有兩條腿和一只胳膊哩!”
1798年初,納爾遜恢復健康后,率領艦隊進入地中海監視土倫法軍的動向。當時拿破侖正集結3萬5千人,為遠征埃及、敘利亞進而威脅英屬印度這一秘密軍事計劃進行準備。這樣一支龐大的部隊,如果在運輸途中遇上納爾遜的艦隊,其后果將是不堪想象的,但拿破侖竟僥幸地擺脫了這一厄運。1798年5月17日,納爾遜的艦隊離開土倫海域,19日拿破侖就率領遠征軍在13艘戰艦的護航下從土倫開出,繞道科西嘉島前往馬耳他。納爾遜聞訊,正擬前往堵截,但他的戰艦被海上陡起的暴風所嚴重損壞而不得不開往薩丁尼亞去修理。6月12日,馬耳他被拿破侖攻陷,這時,納爾遜料定拿破侖下一步將去埃及,便率領艦隊全速趕到亞歷山大港。結果先拿破侖兩天,于6月28日到達該港。不見法國艦隊蹤影,他馬上又掉頭趕往克里特島和西西里島之間的海面上搜索。最后,他在希臘附近打聽到拿破侖的確切航向,才再一次趕到埃及,8月1日下午,納爾遜終于在距尼羅河口不遠的阿布基爾灣發現13艘法國戰艦,一字長蛇陣地停泊在淺海灘上。納爾遜出其不意,以部份戰艦插入敵艦內線,然后以兩艦對一艦里外夾擊,逐一摧毀失去了機動性的法國戰艦。這是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法艦除兩艘脫逃外,其余不是被擊毀就是被俘獲。法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布魯埃斯受傷身亡。尼羅河海戰的勝利使英國控制了地中海,法國遠征軍的供應線被切斷,拿破侖的金字塔大捷頓時失去意義。歐洲各國受到鼓舞,再次籌組反法同盟。為了表彰納爾遜這次海戰的功績,英王加封他為男爵。
1798年9月,在尼羅河海戰中前額受傷的納爾遜,乘旗艦“前鋒號”由埃及再一次來到那不勒斯,受到波旁王室和當地群眾的歡迎。英國駐兩西西里王國公使的夫人?,敗h密爾頓為慶祝他的40歲誕辰,舉行了極其盛大的宴會。?,攲{爾遜的健康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兩人從此產生了愛情,并導致納爾遜后來和尼斯比特夫人分離。在兩西西里王國,納爾遜作為波旁王室的主要顧問,工作了將近兩年。他積極協助王室反拿破侖的軍事活動,但進展并不順利,甚至一度連那不勒斯也丟失了,只是在后來才又收復了它。1800年7月,納爾遜離那不勒斯回國。在雅茅斯和倫敦,英國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歡迎這位凱旋者。
1800年底,俄國、瑞典、丹麥為了保護海上貿易自由不受英國破壞,組成了中立同盟。英政府為了擊破對方的武裝中立,在第二年的3月命令英國波羅的海艦隊進入厄勒海峽, 先派代表與丹麥談判,談判未果,就以兵戎相見。4月2日,英艦炮轟哥本哈根,并把丹麥艦隊消滅殆盡。然后直駛瑞典海面,嚇得瑞典艦隊趕緊入港避戰。哥本哈根海戰是一次克服航道險阻, 出奇制勝的戰斗。具體組織和指揮這次戰斗的是納爾遜。當時他是波羅的海艦隊的副司令。因為這次勝利,他得到子爵的封號。
1802年3月,英國由于失去了同盟者,并且擔心拿破侖的登陸威脅,被迫與法國簽訂了亞眠和約。此后不久,納爾遜退出現役,在墨屯置產與?,斏钤谝黄?。
然而亞眠和約只是短暫的休戰。1803年5月,英、法再次絕交,拿破侖在布倫建立船隊,準備攻打英倫三島。皮特內閣決定召回納爾遜,任命他為地中海艦隊總司令,去封鎖土倫,以阻止法國艦隊增援英吉利海峽。這是一個十分繁重的任務。 1804年底,當西班牙海軍倒向法國后,這個任務就更加艱巨了。納爾遜一生參加戰斗不下百余次。他損目,斷臂,體弱多病,這時不耐海上風浪,經常暈船,但是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常說:“在法國艦隊還沒有被殲滅以前,我絕不能倒下去?!痹陂L達兩年多的海上伺伏、追蹤的艱苦戰斗生活中,納爾遜只有三次因為英王召見離開過自己的“勝利號”旗艦,而且每次為期極短。
納爾遜長期等待的戰機終于來到了。1805年10月19日,蜷伏在加的斯港內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在法國海軍上將維爾諾夫的統率下啟航,準備回地中海配合拿破侖在意大利的軍事行動。這時,殫精竭慮追蹤敵艦的納爾遜,早已靜候在加的斯以西的特拉法爾加附近的海面上。10月21日拂曉,當敵艦駛近距“勝利號”12浬時,納爾遜命令旗艦打出“英國期待人人克盡職責”的著名信號,鼓舞全軍斗志。然后,他進入艙內,寫好遺書, 身穿禮服,佩帶四枚勛章,來到艙面親自指揮戰斗。他的部屬勸他下艙,以防敵步槍手的狙擊。納爾遜不從,他回答說:“我光榮地得到勛章,我也將光榮地與它一起戰死。”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十九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參加這次海戰的法、西聯合艦隊共有戰艦33艘,英國則有戰艦27艘。此外,雙方還有許多別的艦艇。戰斗開始,英艦按計劃分兩列縱隊向敵艦挺進。納爾遜以自己的旗艦“勝利號”為左列縱隊的前導,率領11艘戰艦向敵旗艦“特立尼達號”為首的21艘戰艦沖去,右列縱隊則在科林伍德的旗艦“皇家君主號”的指揮下配合作戰。在這場震天動地的海上大搏斗中,英國艦隊由于掌握了納爾遜的卓越戰術,明確作戰的目的,士氣高昂,行動果敢,因而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僅被英國艦隊擊毀或俘擄的法國和西班牙的戰艦就達22艘之多,其余的敵艦也都負傷逃竄。敵官兵死傷1萬4千余名。西班牙艦隊的主將戰死。維爾諾夫被俘。而英國官兵僅死亡1587人。這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打殲滅戰的杰出范例。但是創造這一范例的納爾遜,在這次海戰中卻不幸被敵人的狙擊手命中而殉職。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鞏固了英國海上強國的地位。拿破侖入侵英國本土的野心從此破滅。
為了紀念納爾遜的歷史功勛,他的遺體被運回安葬在倫敦圣保羅大教堂的墓穴中,受人瞻仰。他的旗艦裝備100尊大炮的“勝利號”,陳列在樸次茅斯。在倫敦,修建了特拉法爾加廣場。在廣場高大圓柱的頂端,聳立著這位英國海軍最杰出的戰術家的鑄像。
上一篇:納吉
下一篇:納賽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