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廉斯·寡婦春怨》經典詩文賞析
憂傷是我自己的庭院,
新的草象火焰一樣向上竄,
象以往一樣,
但以往卻不象今年,
以凄涼的火,
圍繞著我。
三十五年,
我曾和丈夫一同度過。
今天的李樹一片白,
開出了一簇簇的花。
一簇簇的花
壓在櫻桃樹枝上
染黃了一些
也染紅了一些矮樹叢,
但我心中的憂傷
比它們更旺,
雖然以往,它們曾使我
歡樂,今天我看見它們
卻轉過臉去尋求忘卻。
今天我兒子告訴我,
在草地上,
在遠處的密林邊,
他看見了
一些開白花的樹,
我覺得我倒想
走到那里去,
投入那里的花叢,
沉沒在花叢近旁的沼澤中。
(江楓 譯)
《寡婦春怨》是威廉·卡羅斯·威廉斯最優美的詩作之一。他以確切的比喻、樸素的語言、哀婉的筆調寫出了寡婦那看似清淡、實則深沉的慨嘆與幽怨。
失卻伴侶是人生的極大不幸。那形只影單帶來的寂寞與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交織在一起,郁積于心,難以排解,形成了寡婦那悠悠不盡、無從訴說的悲哀。因此詩人處處突出“憂傷”二字。該詩一開始就借幾個具體形象道出了憂傷:憂傷是庭院,憂傷是新的草,憂傷是凄涼的火焰。因而憂傷如圍墻樊籬鎖閉著“我”,越不過,逃不出;憂傷如不斷滋生漫延的新草,割不盡,鋤不完;憂傷如凄涼的火焰包圍著“我”,躲不開,撲不滅。僅僅六行,詩人便將一個終日愁眉不展的婦女形象生動地呈現于讀者眼前,將讀者帶入感傷氣氛之中。
緊接著詩人以春日的繁花引出主人公的感傷。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大地復蘇,鮮花盛開,人們結伴踏青,享受著大自然的美與生活的歡樂。然而對年邁的寡婦來說,大地的復蘇只能引起她對自己青春逝去的感慨,盛開的鮮花只能使她為自己美色的消褪而惋惜,明媚的春光讓她回憶起當年的歡樂,也更加深了對今日獨守空房的哀怨。詩人將自然美景的描述與人物情感的抒發結合起來,使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寡婦的年邁色衰,主人公過去對鮮花的喜愛與今天調頭而去的嫉恨形成鮮明反襯,從而揭示了女主人公心中那幽幽的苦澀和沉沉的春怨。
詩人也從音韻、節奏等方面來體現女主人的悲哀,該詩無嚴格工整的韻律。音節自由多變卻抑揚頓挫,婉轉優雅,有如我國的宋詞長短參差、錯落有致。詩中很少使用鏗鏘響亮的音韻,每行末尾更以弱讀音節居多,使這首詩讀起來哀婉、低沉,音情頓挫之中透出綿邈的思致。通篇語言樸素明了,沒有生僻的字詞典故,也沒有華麗的藻飾、堆砌,但卻能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凄婉的美,在讀者心頭喚起綿綿長恨,無限惋惜。此外詩人在敘述中采用了第一人稱,這使得該詩更加親切感人。
這是一首描寫女性的抒情詩,作者十分注意使用具有美感的意象來增加抒情性。在形容主人公的憂傷時,威廉斯選用庭院作比。庭院是一個圈圍起來的處所,猶如牢籠,是充滿封閉感的意象,但庭院卻又是由短墻樊籬和鮮花芳草或者枯藤落葉共同組成的意象。因而無論是杏花探出墻頭的春院,還是布滿枯枝敗葉的秋庭,總有一番美麗,一番韻致,而不會產生牢獄高墻般的陰森恐怖。同樣,死亡是可怕的,墳墓是陰冷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墳墓是鮮花環繞的一泓春水。走向死亡是走向一個美麗的所在,是沉沒在花叢中。威廉斯以美的意象,美的描寫講述了寡婦的不幸與悲哀,使讀者透過美,更深切地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慘淡,也使讀者體味到一種含蓄的、濃郁的、美麗的、女性的氣息。
這首詩里沒有熱烈的場面,沒有一個又一個高潮的疊起。它不是男子漢按捺不住的嚎啕,也不是弱女子悲痛難忍的哭泣,而是一位年邁寡婦的靜靜的述說,凄凄的幽怨和那感人至深的哀嘆。
(趙潔陸)
上一篇:〔日本〕草野心平《富士山》賞析
下一篇:〔日本〕三木露風《塵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