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希梅內斯·十月》經典詩文賞析
我躺倒在大地,面對
卡斯蒂利亞無邊的原野,
籠罩于秋季明凈的落日
那甜蜜的金光之下。
犁頭徐徐地并排行進,
剖開肥沃黑土的表層,
樸素的手掌張開了,
種子落進深裂的內臟。
我想掏出我自己的心,
以它全部高超而深沉的知覺,
擲進濕潤泥土的寬闊犁溝;
如果擲碎了它播種了它,看
春天是不是會向世界顯示
它是永恒的愛的一株純潔的樹。
(王央樂 譯)
現出對自然的靈性, 經常將對自然的描繪與內心世界的體驗溶為一體。這首詩也典型地體現了這一點。 一開始詩人就是躺在自然的懷抱中,盡情體會自然的美景, 欣賞著卡斯蒂利亞一望無際的原野。這是秋天,位于北半球的西班牙已該是收獲季節;秋天的天空是那樣湛藍而高遠,太陽因而顯得格外明凈。 詩人躺在原野上, 秋陽已不如夏日那般酷烈了, 將要落山時, 陽光更顯得分外的燦爛與柔和。在這美好的景色中,農夫在翻耕土地, 犁鏵挨著犁鏵,肥沃的黑色土壤翻開了, 農夫們張開由于常年累月操勞而長滿老繭的手, 把種子撒進翻開的犁溝——這一景色, 雖樸實, 但并未有什么特別動人之處。 不過且慢! 這只不過是觸發詩人奇想的鋪墊罷了。 精采的是: 詩人想把自己具有敏感而深沉的知覺的心掏出來, 象農夫一樣種進濕潤的泥土里。 那么在明年的春天里,它會不會向世界顯示出“是永恒的愛的一棵奇妙的樹”呢? 好一個奇妙的想象! 如果單寫秋景、單寫農夫的播種, 美雖也美, 卻絕不會如此奇譎詭怪, 異彩紛呈。 后兩段, 使詩驟然一躍, 一如詩人慣技。 寫景依舊回到寫內心之情, 卻是異乎尋常的奇特。
希梅內斯詩歌的另一特點是物我一體。 此處詩人又忘了人和物的區別, 種子落進的是土地“深裂的內臟”,土地大概也是五臟俱全的;而詩人的心, 倒要變作一顆種子植入泥土。 只有內心世界極富于想象的人, 才與自然有這樣的相通。
這首詩, 也表現了詩人潛意識中常有的孤獨感。 一方面, 詩人對世界充滿愛的渴望, 希望自己的心長成“永恒的愛的一棵純潔的樹”;另一方面, 這種愛并不被人們所深刻理解, 所以詩人愿將心“擲碎了它播種了它”, 以使春天來證明這情愛。 這是詩人愛之渴望與愛之孤獨的體現。 因此詩人不想再作一個孤獨的人了, 渴望在自然的懷抱里長成一株純潔的愛之樹, 愛別人也分享別人對自己的愛。
在結構上, 這是一種展開式的結構, 其寓意和深刻的感情包含在詩的末尾, 奇峰突起, 是全詩的高潮和精華, 使全詩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自然的懷抱里, 由播種的季節, 想到了心兒要做一棵樹的種子播進泥土。 突兀之中有伏筆, 這是詩人躺在十月正在播種的田野中所突然產生的內心獨特體驗。
此詩是詩人第三時期的作品。作者早期的詩具有現代主義色彩,充滿了音律的和諧、 迷朦的色彩和淡淡的哀愁,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紫色的靈魂》 和 《悲哀的詠嘆調》。 第二階段從《有聲的孤寂》起, 從迷茫和消沉走向熱情。 第三階段從《新婚詩人的日記》 開始,詩人摒棄了現代主義的裝飾性的東西, 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表現出更廣闊的嚴謹、 理智和深奧的思維。其表現的內容雖想象奇特, 語言卻易于理解, 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深刻體驗。
(文熔)
上一篇:〔英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賞析
下一篇:〔意大利〕夸西莫多《南方的哀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