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舟》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詩人蘭波(1854—1891)的一首象征主義詩作。全詩共25節,每節四行。如同波德萊爾,蘭波也希望得到一個未知世界的啟示,他從夢中出發去尋找這個世界。《醉舟》就是作者象征地描寫這個世界的大膽嘗試。詩一開始寫纖夫被紅印第安人射死后,醉舟脫離了羈絆,從內河飄流到大海,飄流到洶涌的海濤之間。在暴風雨的祝福中,真正的“我”蘇醒了,從此,“浮浴于無邊海洋的詩篇中,夾帶群星,吐瀉白乳,吞食青空,有時蒼白而狂喜,一具沉思的尸體逐波漂下”。這顯然是在比喻地說明,詩人精神上一旦不再受理智的束縛,一旦擺脫物欲的貪婪,就會獲得真正的自由,就會頓悟四大皆空,天外有天的至理。在這里,詩人象是在寫實,寫海洋,其實是在寫幻象中的景。那具尸體又是在寫誰?是自己逝去了的歲月的影子,還是昔日的我的再現?詩人沒有點明。接著他在喧囂紛亂中,在極度狂熱的激動中塑造了一個未知的新天地。它的浮雕、顏色、形式,而且在詩句69—72數行里面正式提到醉舟、死尸、我三者本是一體。作者對自己的幻覺的脆弱性是有認識的,因此詩的結尾就是寫這種認識及其遺憾:他自知“令人痛心的黎明出現時”,“無底的黑夜”中,一切使人眼花繚亂的幻象,就會消失。醉舟醒過來了,經過一場不可思議的航程后,醉舟的命運就像一個滿懷憂愁的孩子所放出的那只五月蝴蝶的小紙船,再不能沿著商船的航跡航行,也不甘忍受海輪的傲視和停在港口的那只舊船的難看的眼光,它寧愿被大海吞沒。
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義的詩歌。詩人完全把可見的世界當作不可見的世界的象征、符號和信息,并把這些雜亂的象征、符號和信息,與詩人在塑造的未知世界時的想像有機地聯結了起來。星體指海中的天空,白乳指海的顏色,海洋的詩篇,暗示海的深沉和海給詩人的感受。吞食青空,比喻醉舟航行海上,晃蕩顛簸,使水中的蒼穹化為烏有,這充分表明了詩人的想像力的創造性和它的繁殖能力。其次,詩人通過濃郁的色彩,多種形式的比喻以及感官之間的對應關系,成功地渲染了未知世界的離奇、奧秘和魅力。這不只是滿足了詩人遁世的愿望,同時為詩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領域。詩從純感情的小天地里走出來,向思辨、靜觀,向下意識、本能的直覺等方面尋求新的靈感、新的題材和新的形式。
上一篇:《道林·格雷的肖像》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金錢》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