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霍思曼·千樹中最嬌》經典詩文賞析
千樹中最嬌, 如今櫻桃
花蕊掛滿枝條,
佇立于林間道旁
披著復活節季的白裳。
如今,我一甲子又十載,
二十年華將不再來,
七十減卻二十春,
也只勝我五十年。
觀賞世上花事
五十春天既只一霎時,
我即將往林間
看櫻樹白雪掛滿。
(施穎洲 譯)
阿爾夫雷德·愛德華·霍斯曼的詩之所以廣為流傳,應主要歸功于他的詩簡練流暢、形神結合、想象豐富和意境優美。從上面這首《千樹中最嬌》 (又作《最美的樹》)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上述優點。詩人以“櫻樹”作為一種美好的理想事物的象征, 以簡練質樸的語言,揭示了這樣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哲理: 時光短促,要追求美好的理想,須趕緊行動起來。詩人通過對櫻樹、櫻花、白雪、季節等景物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意境優美的圖畫,并通過對短促人生的感慨,告誡人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具有催人的力量。
全詩共分三節。第一節寫景:復活節來了,美麗的櫻樹披掛著白雪,婷立于林間道旁,樹枝上鮮花綻開,意境多美!原文第四詩行中,“披著白裳”既展現了“大雪壓枝”的美景,又蘊含了“身著白衣” (西方婦女在婚禮或其他重要典禮上穿白色禮服)的韻味,使人從“櫻樹”的嬌態中,恍惚望見身著白衣的美麗少女婷婷玉立的風姿,語言彈性很強,簡潔而又含蓄。第二節感嘆人生: 我有七十年的壽命,但二十載已經逝去了, 只剩下五十個春天了,人生是多么的短促啊! 《圣經》中說, 人人都可有七十年的壽命。 本節第一行中的 “一甲子又十載”這一短語, 便是直接從 《圣經》 中摘引過來的。 本節第四行“也只勝我五十年” 中的“勝”,原文為“剩”、“留” , 這里譯作“勝”, 詩意未變, 詩味卻濃了幾分, 譯者的這番處理是頗有心計的。 第三節表意,算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要觀花賞景, 五十春何其短促。 還是趕快走進樹林, 去觀望那白雪覆蓋的櫻花吧! 詩人再次強調櫻枝上白雪披掛, 并非景物描寫的簡單重復, 而是暗示作為美的象征的櫻花也會凋落, 就如雪花終將融化一樣, 從而更加含蓄、 形象地提醒人們不要耽誤了追求美好事物的大好時機。
必須指出, 長時間以來, 人們對《千樹中最嬌》這首詩的解釋和評價是有分歧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櫻樹”這一客觀物象的象征意義究竟是什么。 一種看法是, 詩中的“櫻樹”代表了某種讓人向往追求的美的理想事物 (如前所述) , 因而詩人表現的是一種催人上進的積極思想;而另一種看法則認為, “櫻樹”在這首詩里象征著美女, 故而這首詩宣揚的是一種“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及時行樂的消極東西。如果真是如此, 那霍思曼這棵“最美的樹”便沒有多大的可取之處了。那么“櫻樹”究竟代表著何種事物?詩人又到底想通過它說明點什么東西? 我想最可靠的答案必須由霍思曼先生親自來敲定。 可惜的是, 霍先生早已用完他的“一個甲子又十載” 了。 既然詩人已不能言, 那就只好“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本詩當作何解釋, 還是讓讀者自己去拿主意吧!
(曉佳)
上一篇:〔澳大利亞〕賴特《兇手》賞析
下一篇:〔匈牙利〕裴多菲《反對國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