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安納德·獅子和山羊》全文|賞析|讀后感
穆爾·拉吉·安納德(1905—?)是印度的英語作家。1925年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2年因積極投身于世界和平運動而獲得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的國際和平獎金。以長篇小說《苦力》(1936)、《不可接觸的賤民》(1935)、《兩葉一芽》而著稱于世。《印度童話集》是作家專門向兒童奉獻的作品。
《獅子和山羊》是該童話集中一篇經作家加工再創作的民間童話。印度童話向以優美、睿智、寓意深刻為其特點。人格化的動物被作為童話主人公的作品,往往既保留著動物原有的性格特征,又使動物具有人的思想和意識,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種種關系。這篇童話雖然短小,卻想象豐富、生動活潑、妙趣橫生,非常傳神。老山羊在獅子面前無疑是個弱者,但由于它一反常態、沉著鎮定、善用計謀,使沒有心理準備的獅子反以為老山羊是強者,從而挫折了獅子的威勢。然而這篇故事的絕妙趣味在于前波才平后浪又起,把一個能識破老山羊計謀的豺狗引到了老山羊面前,讓老山羊的勇謀機靈在與狡智的較量中迸射出逼人的光彩,令人拍案稱佳! 這篇童話精粹、集中、扼要,跌宕曲折、環環相扣、脈絡清晰,其中包蘊的哲理十分耐人品嚼。
·韋葦·
獅子和山羊
從前有一群山羊,他們每天到樹林里去吃草。有一天,在晚上回家的時候,他們中間有一只老母羊走累了,落在了后面。天漸漸地黑了,她迷了路,跑到附近一個洞里去藏身。她走進去,發現有一只獅子坐在里面,就大吃一驚。她嚇得呆了一會兒,定了定神,就盤算應該怎么辦。“我若是跑開的話,”她想,“這只獅子就一定馬上會捉住我; 若是我能鼓起勇氣,沉著地對付他,我也許可以逃過去。”
她就大搖大擺地走到獅子面前,一點沒有害怕的樣子。獅子對她看了又看,猜不透為什么一只山羊竟敢這樣大膽,一點都不像別的山羊那樣,他們從來不敢走近他。最后他想她一定不是山羊,而是他從來沒看見過的一種怪獸。
“老人家,你是誰呀?”獅子大著膽子恭敬地問。
“我是山羊的女王,”母山羊回答說,“我是西伐神的信徒,我曾經向他立誓要吃一百只老虎,二十五只象和十只獅子。我已經吃了一百只老虎和二十五只象了,現在我正在尋找十只獅子。”
獅子聽了,嚇得不得了,他相信山羊真是來吃他的,就推說他要到河邊去洗臉,從洞里溜出去了。
他跑到洞外,碰見了一只豺狗。豺狗看見百獸之王那種驚慌的樣子,就問他什么緣故。
獅子慌慌張張地告訴豺狗,說他碰見了一只怪獸,看去很像山羊,卻一點也不像山羊那樣膽小。
豺狗是很聰明的。他一下子就猜到,把獅子嚇到這個地步的,不過是一只可憐的老山羊,于是安慰獅子說,這不過是那只老弱的動物,為了避免自己被吃掉而玩弄的一條詭計。
“你沉住氣,跟我一塊兒回到洞里去,把這個冒牌的東西當一頓飯吃了吧。” 豺狗提議說。
獅子聽了他的話,就和豺狗一塊兒回去。
山羊看見獅子回來了,她知道一定是和她同來的豺狗教給他的。但是她一點也不驚慌,迎上前去,做出非常莊嚴的樣子,對豺狗說:
“你就是這樣執行我命令的嗎?我叫你去捉十只獅子,給我做一頓吃,你卻帶一只來。為著你這個罪過,我就該剝了你的皮!”
獅子聽見這話,以為是上了豺狗的當,馬上狂怒地撲到豺狗身上,把他吃掉了。
這時候,母山羊就溜出山洞,逃出了獅子的爪牙。
(朱占府 李百燕譯)
上一篇:《【印度】·五卷書·聰明的天鵝》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印度】·錢達爾·倒長的樹》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