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學·弗·德·杜金采夫·不單為了面包》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家簡介 弗拉基米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杜金采夫(1918—)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哈爾科夫州庫皮揚斯克市。1940年畢業于莫斯科法學院,同年征召入伍,參加衛國戰爭,受傷后從1942年至戰爭結束在西伯利亞軍事檢察院工作。1946—1951年任《共青團真理報》特寫記者。195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七勇士》和《尼娜車站》,1954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在自己的崗位上》。1956年長篇小說《不單為了面包》問世,小說描寫主人公(中學物理教師)搞了一項發明,與官僚主義者、學術權威進行了艱苦的斗爭。作品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但受到批評界的嚴厲批判,被認為是“誣蔑性的作品”。以后幾十年主要致力于蘇聯少數民族文學的翻譯工作,其間還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 (1959)、《短篇小說集》 (1963)和《新年的童話》 (1965) 。1986年9月,《星火》和《科學與生活》兩家雜志分別發表了他構思并寫作20余年才得以完成的新作《穿白衣的人們》的片斷,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1987年,《涅瓦河》雜志在第1-4期上連載了這部長篇,獲得評論界的高度贊揚,并于1988年獲蘇聯國家獎金。作品描寫50年代李森科學派迫害生物遺傳科學家、阻礙社會進步的罪行和忠于科學的正直知識分子的思慮、痛苦、追求和斗爭,進一步發展了作家在《不單為了面包》中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主題。
內容概要 1946年初,木茲加市最大的聯合工廠廠長德羅茲多夫從莫斯科出差回來了。他在莫斯科工作順利,還聽到了將調任部技術管理局局長的消息,很是得意,但給洛巴特金帶來的卻不是好消息:部里不支持他的發明。洛巴特金是木茲加市中學的物理教師。他研究設計了離心鑄管機,可以成倍提高管子產量和節約原材料。三年前已向木茲加聯合工廠合理化建議和發明管理處提出了制造離心鑄管機的申請。材料轉到部里。他也領到了發明專利證書,當時副部長舒季科夫通知他去莫斯科制定方案,待他辭去教職去莫斯科后,卻未得到部的任何支持。原來鑄造研究所的權威阿甫吉耶夫教授也在研究這種機器,他利用自己的影響,使舒季科夫改變了態度。洛巴特金回來后,中學已聘了別的教師,他失去了工作。從此他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繼續研究,同時又不斷向有關部門申訴。木茲加聯合工廠廠長德羅茲多夫不愿與學術權威和上級發生矛盾,何況半年前廠里已收到阿甫吉耶夫為首的設計師設計的離心鑄管機的草圖、說明和部里立即按圖制造該機的指示,機器也已在制造,更不會認真對待洛巴特金的申訴了。1947年初,洛巴特金接到通知,部里重新研究了他的意見,決定調他去鑄造設計院分院制訂建造離心鑄管機的技術方案。他于六月中旬去分院,九月完成了方案設計。參與此項工作的有分院設備科科長馬留賓和木茲加聯合工廠設計師馬克秀堅柯。他倆參加工作的目的是為阿甫吉耶夫竊取洛巴特金的研究成果。他們把洛巴特金的設計改頭換面,但關鍵問題沒有解決。1948年4月洛巴特金到莫斯科參加部里專為他的方案組織的討論會。在會上阿甫吉耶夫的同伙極力反對洛巴特金的方案,表示基本贊同的只有加利茨基。加利茨基原在鑄造研究所工作,對阿甫吉耶夫的離心鑄管機的設計持否定態度,因而離開研究所,到軍工部門工作。他是鑄造專家,博士,對洛巴特金的設計早有所聞。他肯定了洛巴特金設計的基本思想。在阿甫吉耶夫一伙人的操縱下,會議否定了洛巴特金的方案。加利茨基鼓勵他繼續搞下去。洛巴特金雖然很困難,但還是決定留在莫斯科,向有關部門申訴,一面繼續修改方案。這時,德羅茲多夫已到莫斯科,調任部屬技術管理局局長。副部長舒季科夫和德羅茲多夫對洛巴特金的申訴都置之不理。在莫斯科,洛巴特金結識了布西科教授。他也是發明家,他的發明不被承認,本人還受到排擠,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但又無力與之斗爭。兩人談得很投機,布西科便讓洛巴特金住在他那里,一起生活,過著清貧的日子。到了秋天,他們的經濟已到了山盡水絕的地步。德羅茲多夫的妻子娜佳,在十月份暗中送給洛巴特金六個盧布,幫他們度過難關。娜佳原是木茲加中學教師。她從同事和丈夫那兒聽說了洛巴特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對他很是同情,而對德羅茲多夫的官僚主義日益不滿,最后終于感情破裂。現在娜佳常去洛巴特金和布西科的住所,成了洛巴特金的常客和助手。1949年2月區檢察院找洛巴特金去談話,原因是阿甫吉耶夫等人對洛巴特金誹謗,把他說成是“假發明家”、“騙子”、“十惡不赦的誹謗者”等等,洛巴特金堅決否認并反駁了這種誣告。3月中旬洛巴特金完成了新的設計方案。他又四出奔走,但處處碰壁。到了7月,他偶然見到了部長的女秘書,她答應幫助他,把他的設計和說明轉呈部長。過幾天,部長果然接見了洛巴特金,在場的還有舒季科夫和德羅茲多夫。部長對洛巴特金的設計思想感興趣,表示了洛巴特金和阿甫吉耶夫的方案可以互相競賽的意向,責成重新組織討論洛巴特金的方案。兩周以后,德羅茲多夫主持會議,討論時,阿甫吉耶夫勉強同意試制洛巴特金設計的機器,另一位院士則完全肯定洛巴特金的方案,會議最后通過了洛巴特金方案。現在洛巴特金可以順利進行工作了。鑄造設計院給了他二名最好的設計師,組成了工作小組,工作進展很快。但洛巴特金總感到有某種不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加利茨基,加利茨基給了他電話,讓他有需要時找他。到了7月底,正當全部圖紙即將完成的時候,對洛巴特金的新的一次打擊開始了。部里接到木茲加來的報告,阿甫吉耶夫設計、由烏留賓和馬克秀堅柯制造的離心鑄管機試驗成功,并運來了該機生產的樣品。舒季科夫隨即通知洛巴特金,部長已決定中止他的工作,因為沒有必要造兩種同類型的機器。舒季科夫還以優厚的薪俸和職位引誘洛巴特金,要他放棄原來的設計。此時此刻洛巴特金幾乎絕望了。接連二天找部長都未能見到,碰到曾幫助過他的部長女秘書也認為他是只顧自己的個人主義者,對他表示厭惡。洛巴特金回到住所,傷心極了,失去了為制造離心鑄管機而奮斗的信心。這時,娜佳向他提供了最新信息。現在需要能防酸的雙層管子,目前還不能生產,而他設計的離心鑄管機可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信息使他恢復了信心。他決定以他和娜佳的名義共同研究、解決這個難題。他打電話找加利茨基,他不在莫斯科,到烏拉爾去了。第二天他到鑄造研究所去,發現他的小組已知是部里的決定,停止了工作。這時候加利茨基所在的軍工部門來找洛巴特金,他們要求他和他的小組繼續工作,他們作為向科研所提出科研任務的單位提供全部經費,娜佳作為合作者參加,全部工作必須保密。這樣,由于軍工部門的參與,洛巴特金得以繼續研究、設計離心鑄管機。這種情況自然引起舒季科夫、阿甫吉耶夫等人的注意。10月,烏留賓和馬克秀堅柯來研究所探聽洛巴特金工作情況,發現娜佳也參加了工作,便向部里打報告,反映洛巴特金泄密。打擊又一次落到洛巴特金頭上。他被控泄露國家機密,于11月被捕,由軍事檢察院起訴,經過軍事法庭審判,被判8年勞改。他的工作小組被解散,材料被銷毀。后來,一位偵查員發現了洛巴特金一案中的疑點,進行復查,給洛巴特金平反,因此洛巴特金一年半以后便從勞改營中放出來了。1951年他回到莫斯科。娜佳告訴他,他設計的機器已經建成,試驗成功。現在還要建造二臺。原來洛巴特金被判刑后不久,加利茨基回到莫斯科。聽了娜佳介紹后,馬上把參加小組工作的二名設計師找來,加利茨基和他們一起,干了20個夜晚,憑記憶畫出了基本圖紙,拿到他所領導的廠里去制造,二個月后便造出來了。洛巴特金的設計已完全成功,部里被迫改變了對他的態度,任命他為離心機設計局局長。他和娜佳正式結合。阿甫吉耶夫設計,由烏留賓、馬克秀堅柯制造的機器,實際上是對洛巴特金設計不成功的剽竊,試驗成功是謊報成績,他們造出的管子質量不合格,重量超過規定,浪費了大量鋼材。為此部里追究了有關人員的責任: 烏留賓和馬克秀堅柯被撤職,舒季科夫調動工作,而學閥阿甫吉耶夫絲毫沒有觸動,德羅茲多夫不但沒有揭露出來,還可能官運亨通,爬上更高的位置。
作品鑒賞 《不單為了面包》于1956年發表后,立即得到評論界的好評,認為它是一部反映現實問題的優秀作品,但不久又受到指責和批評,說它是一部具有不健康傾向的作品,是對現實的歪曲等等。現在蘇聯文藝界在作歷史的回顧時,又重新肯定了這部作品。《不單為了面包》是問題小說。它通過洛巴特金和其他科研人員的坎坷遭遇,揭露了蘇聯學術界的宗派主義、因循守舊、爭名逐利、道德淪喪等不良風氣,尤其對政府部門中扼殺新生事物、與學術界狼狽為奸的官僚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抨擊。洛巴特金發明了離心鑄管機,在實現此項發明的過程中,幾經周折、甚至身陷囹圄,最后還是加利茨基冒了個人風險,私自復制了他的設計圖紙才造出了機器,前前后后長達七、八年之久。另一發明家布西科教授的遭遇更慘。他的極有價值的發明不被承認,他申訴無門,疑慮重重,似乎處處與他為敵,甚至不敢向有關部門提出對他的發明進行鑒定,他對生活和事業都已喪失了信心。最后慘死于失火的事故中。他們的遭遇是對官僚主義最有力的鞭撻和控訴。小說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官僚主義者德羅茲多夫和舒季柯夫的形象。德羅茲多夫基本的行為準則是功名利祿。他精明能干、積極工作,把成績看成是晉升的臺階。他對洛巴特金的態度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利害關系和上級的眼色。在他看來,洛巴特金是小人物,無法與大學者抗衡,沒有前途,因此他積極幫助阿甫吉耶夫等人反對洛巴特金的陰謀活動; 當他看到洛巴特金成功后,又后悔當初沒有支持他。部里追究謊報成績的責任時,他便把矛頭指向與他沆瀣一氣的舒季科夫。總之,這是一個極端自私、虛偽、冷酷、圓滑的官僚主義者。舒季科夫與德羅茲多夫屬同一種類型。他對鑄管機感興趣是因為它可以成為他的資本; 他不敢得罪權威而對洛巴特金出爾反爾; 他弄虛作假,謊報成績,迫使洛巴特金停止工作;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可以無視國家利益、甚至不擇手段。這二個形象充分體現了官僚主義者的基本特征。與他們對立的是洛巴特金。他為了造出離心鑄管機,不屈不撓、堅持斗爭,經受了種種困難和多次打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他為人正直,具有崇高的理想,甚至有一種殉道者的神圣感情。在作者筆下,他還是“善”的化身。但作為一個藝術形象還比較蒼白。小說雖然以洛巴特金的成功而結束,但并不意味著矛盾沖突的解決。官僚主義者舒季科夫只是調動工作,德羅茲多夫沒有揭露出來,學閥阿甫吉耶夫根本沒有觸動,這就表明洛巴特金等人和官僚主義的斗爭遠未結束。這樣的結尾與“無沖突論”流行時的模式迥然不同,耐人尋味。小說主要揭露在個人迷信盛行時期的陰暗面,作者對反面人物的描繪主要采用夸張和諷刺的手法。小說對事件發生的時間交待非常具體,使主要人物在各個時期的遭遇和官僚主義的危害給讀者造成鮮明的印象。《不單為了面包》 在50年代的同類作品中是一部具有相當深度的長篇小說。
上一篇:《日本文學·開高健·恐慌》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聯文學·弗·費·田德里亞科夫·六十支蠟燭》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