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火燒起來了嗎?》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7 黑白片 158分鐘
法國派拉蒙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雷內·克雷芒 編劇:戈爾·維達勒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攝影:馬塞爾·格利尼翁 讓·圖尼葉 主要演員:讓-保羅·貝爾蒙多(飾彼爾羅) 查理·布瓦葉(飾摩諾德) 萊斯莉·卡龍(飾弗朗索瓦茲·拉貝) 讓—彼埃爾·卡塞爾(飾卡切爾中尉)阿蘭·德隆(飾沙邦·戴爾瑪) 蓋爾特·弗盧伯(飾馮·舒爾第茨將軍) 柯特·杜格拉斯(飾巴頓將軍) 伊夫·蒙當(飾比紀安中士) 安東尼·帕金斯(飾瓦蘭中士) 克洛德·瑞赤(飾勒克萊爾將軍) 西蒙娜·西涅萊(飾酒吧女老板) 奧遜·威爾斯(飾諾德林) 讓—路易·特蘭迪尼昂(飾塞爾日上士) 米歇爾·比高利(飾電話局長)
【劇情簡介】馮·舒爾第茨將軍坐在一輛軍用吉普車里穿過滿目瘡痍、處處瓦礫的街道,來到密林深處的德軍司令部大本營。正在玩弄一只德國軍犬的希特勒立即召見了他。納粹頭子氣急敗壞地對他吼道:“你是我現在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我要你馬上去巴黎接替城防司令。要殺光一切敢于反抗德軍的人,假如盟軍部隊攻入巴黎,你要在撤退之前把全城炸毀燒光!”
巴黎凱旋門附近街頭熱鬧非凡。一邊是正在巡邏的德國裝甲車和身穿軍服拿著相機到處拍攝的觀光客,另一邊是滿面春風騎著自行車的巴黎市民,如果沒有不時駛過的德國軍車,人們似乎感覺不到已在諾曼底登陸的盟軍正一步步地迫近巴黎。
舒爾第茨將軍上任之后,正如前任德國城防司令所說的:“巴黎美好的日子結束了。”德軍內部和法國首都的空氣變得空前緊張。
巴黎抵抗運動首領霍爾到達巴黎,與戴高樂將軍的代表沙邦·戴爾瑪在盧浮宮會面后,制定了為配合盟軍部隊進城的起義方案。沙邦·戴爾瑪正在等待盟軍派來的一位密使,以便確定起義的時間。令他心焦的是,抵抗組織中最有影響的首領貝爾納·拉貝被捕后,各個組織之間的行動很不協調,難以進行統一行動。因此必須設法在起義前把貝爾納營救出來。
沙邦·戴爾瑪授意貝爾納的妻子弗朗索瓦茲去找瑞典駐法領事諾德林,懇求他設法斡旋。諾德林從舒爾第茨將軍那里意外地得到了釋放貝爾納的手令。當他們趕到正準備把法國政治犯運往德國的火車站時,一個意外事件造成了貝爾納當場被德軍擊斃的慘劇。
舒爾第茨和爆破專家制定了在48小時之內,把巴黎200多家工廠和主要建筑炸毀的方案。執行這項任務的人將是專程從德國趕來的舒爾第茨將軍的長子卡爾。因為這項計劃關系到毀滅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連這個納粹首領都深感遺憾,所以他反復強調,沒有他本人最后簽署的命令,無論什么人都不準擅自實施這項計劃。
從倫敦派來的特使夜間跳傘潛入巴黎,送來了藏在他皮鞋后跟里面的最新情報:盟軍隊決定繞過巴黎,推遲解放法國首都的時間。這使弓在弦上的起義領導人不知所措。唯一能夠協調各個起義組織的貝爾納已死,隨時可能發生意外事件。
舒爾第茨在城內各處貼出通令:凡進攻德國士兵者,立即就地正法。凡從建筑物中射擊占領部隊者,立即將建筑物夷為平地。各處橋梁和戰略要點都已裝好炸藥……
一張撕成兩半的電影票是起義首領之間接頭的暗號。霍爾上校向各個抵抗組織傳達了推遲起義的決定。但是性情急躁的學生們被一個化名為塞爾日上士的法奸誘騙,在布勞涅森林里,40多位熱血青年全部被蓋世太保殺害。這一事件激怒了霍爾上校,他命令巴黎警察率先發起行動。位于巴黎圣母院對面西岱島上的巴黎警察總署,變成了起義指揮部。警察們脫下制服換上便裝,占領了市政府。正為一對新婚夫婦舉行婚禮的市長被起義者解職后,新任代理市長繼續主持結婚儀式。霍爾上校命令起義者組成10人一股的分散隊伍,四出襲擊德國士兵、奪取武器、占領軍事要點。當市民看到市府大樓上升起了三色旗,欣喜若狂,盼望多年的時刻終于到來了。男人不分長幼,全部拿起了武器,連巴黎圣母院的神父也投入了起義隊伍的洪流。著名學者約里奧·居里帶領人們進入酒窖,倒空了香檳酒,裝上汽油,制成燃燒彈。人們從樓上向行進中的德國軍車投彈射擊,使占領者深感意外。一名被俘的德國士兵對起義者說:“非常抱歉,我實在不知道巴黎已經禁止通行了。”
面對這突然變故,舒爾第茨立即派出坦克部隊反擊。停在巴黎圣母院門前廣場上的裝甲車,炮口對準警察總署大樓指揮中心,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起義總部立即中斷與各組織之間的聯絡。勇敢的起義戰士彼爾羅矯健地爬上教堂塔樓,準確地向德國軍車投去了燃燒彈。起義者的行動使馮·舒爾第茨將軍暴跳如雷,他準備對巴黎人民進行全面報復。正在這時,瑞典領事再次出面調停。他說:“您要對付的敵人是盟軍部隊,而不是人民。今天您是唯一能夠挽救世界最美麗城市不使之遭受毀滅的人。”舒爾第茨得知由他兒子領導的爆破部隊還不能及時趕到,就同意瑞典領事諾德林的建議,和起義群眾達成停火協議。
對于是否停火,抵抗運動領導人之間發生了意見分歧,沙邦·戴爾瑪主張立即停火以便等候聯軍部隊的到來,霍爾上校卻認為這是懦弱和背叛行為。所以停火協議沒有得到遵守。霍爾派摩諾德去見盟軍指揮官巴頓將軍,他奇跡般地通過了封鎖線,但巴頓說:“我在執行早己制定的軍事計劃,我的任務是消滅德國軍隊,而不是解放城市。”摩諾德說:“巴黎己大部落入起義者手中,德國的增援部隊還沒到達,所以立刻進軍巴黎是天賜良機。如果德國增援部隊到達之后,起義者也已彈盡糧絕,德國人勢必要把幾十萬巴黎起義者殺光,也會把巴黎城燒光,這可以說是盟軍的罪行,法國人民永遠不會寬恕你們!”巴頓將軍答應與戴高樂立即通電決定對策。摩諾德又見到了勒克萊爾將軍,這位將軍為解放巴黎早已等得不耐煩了。接到戴高樂的命令,他立刻下令,裝甲部隊火速開赴巴黎。
舒爾第茨在接到希特勒指示準備炸毀巴黎的電話后,召見了瑞典領事諾德林。交給他一張特別通行證,請他去找戴高樂,說明如果聯軍不停止前進,德軍就會轟炸巴黎。但他又說:“德國敗局已定,既然已經輸掉戰爭,又要炸毀巴黎,這說明希特勒失去了理智。”
盟軍的坦克向巴黎駛近,艾菲爾鐵塔和大橋下面的炸藥引線正在接通。法軍將士從酒吧里給住在巴黎的父母打電話,說明自己到達巴黎的時間。
德國城防司令部里人心惶惶,但馮·舒爾第茨將軍不失大將風度,表面上看仍泰然自若。他接通了德國司令部的電話,問援軍將何時到達。回答是兵力枯竭,已無援軍可派。他舉起電話聽筒,問對方聽到了什么?回答是教堂的鐘聲。舒爾第茨說:“巴黎的鐘聲宣告盟軍部隊已進入巴黎,市民正在慶祝自己的解放。”
正在拿破侖的花崗巖棺材周圍放炸藥的德國軍官歷數著用金字鏤刻的各大戰役的名字,看到莫斯科戰役時,他心有所感地失聲說道:“失敗!”
德國打來電話問為什么還不開始點火爆炸。舒爾第茨回答說:“只要駐守的德軍一旦撤出巴黎城,就開始點火。”司令部要他馬上點火,但他掛斷了電話。
市內正在進行巷戰。一個位于推勒里公園內的火力點封鎖住聯軍前進的道路。一名中尉帶領幾名士兵跑進火力點對面的二層樓上,敲開正在喝咖啡的一位老婦人的家門,他彬彬有禮地向她說明來意,老婦人替他們打開窗戶。在摧毀德軍火力點之后,中尉命令士兵把掉在地下的彈殼撿干凈,致謝之后,告別而去。
美國軍車駛入市區,巴黎姑娘跳上汽車與士兵吻抱,舉手投降的德國官兵站在歡樂的人群周圍。舒爾第茨從窗口注視著潰敗的德軍和向城防司令部涌來的聯軍部隊。他口授一封致瑞典領事諾德林先生的短信,說明自己愿意率部投誠。
當盟軍沖進大樓一層時,舒爾第茨雙手抱頭坐在二樓的沙發里。“你準備投降嗎?”他有氣無力地回答說:“是的。”“無條件的嗎?”“是的。”他向同僚們說了一句:“現在只能聽從上帝的安排了。”之后,被押送到法國軍隊中去簽署投降書。
巴黎市民欣喜若狂,在街上唱著《馬賽曲》,圣母院的巨鐘在過去四五年中,掛滿了蜘蛛網,現在終于響了起來。在大鐘的轟鳴聲中,放在德國城防司令寫字臺上的電話聽筒里傳來了納粹頭子急不可耐的問話:“巴黎的大火燒起來了嗎?”
凱旋門前正在舉行入城式,戴高樂將軍在三軍儀仗之前,走在香舍里榭大道上,“萬歲”之聲此起彼伏,圣母院的大鐘前后大幅度地擺動著,一架飛機臨空而過,俯瞰著塞納河兩岸鱗次櫛比的不同時代風格的樓宇殿堂,最后定格在哥特風格的巴黎圣母院全景上。
【鑒賞】
這部影片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演職員陣容強大。編劇之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飲譽世界影壇的大導演,他執導的《教父》、《教父續集》、《現代啟示錄》和以造成尼克松總統下臺的“水門事件”為背景的《談話》已成為劃時代的巨片。他參與這部影片的編劇,使《巴黎大火燒起來了嗎?》既具有史詩般的氣勢,又具有幽默輕松的風格。本片導演雷內·克雷芒是1913年出生的一位老電影藝術家。建筑師出身的克雷芒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就曾對卡通片進行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新,他制作的《凱撒大帝在高盧人中》一片,在景深方面的大膽改革成了后世的楷模。他發明了一個活動背景,使沒有立體感的卡通片產生了深度與廣度的效果。服兵役期間,他拍攝了一部介紹戴高樂將軍裝甲兵進攻戰術的軍事科教片。二戰結束時,他拍攝的《鐵路戰役》在紀錄片史上成了經典之作。
1951年,克雷芒推出的《被禁止的游戲》,以目光狹隘的農民為背景,他們看不到比屋前花木和雞犬牛羊更遠的東西,因此他們的孩子們倍受壓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詩情畫意般的憧憬得不到周圍大人的理解,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千方百計進行反抗,當然,孩子們的行為總是受到成人的呵斥和禁止。克雷芒忠實地體現了布瓦耶原作的精神,影片中不少組鏡頭令人無法忘懷。1957年,克雷芒把瑪格麗特·杜拉的同名小說《太平洋大壩》搬上銀幕,這部以遠東為背景,和美國編劇蕭艾文合作在意大利拍成的影片,雖表現出導演罕見的洞察力,但因美國味道太足,未受到法國影迷青睞。
1965至1966年.克雷芒拍攝的這部超級制作《巴黎大火燒起來了嗎?》成了每年7月14日法國慶祝國慶節必放的傳統保留影片。本片明星薈萃,法國三位巨星無一或缺:讓—保羅·貝爾蒙多飾勇敢含蓄的彼爾羅,阿蘭·德隆飾戴高樂的特使沙邦·戴爾瑪,伊夫·蒙當飾解放巴黎的裝甲兵上尉;西蒙娜·西涅萊演巴黎近郊的一家酒吧老板娘,赫赫大名的奧遜·威爾斯飾瑞典領事諾德林,而德軍城防司令馮·舒爾第茨將軍則由蓋爾特·弗盧伯擔任,讓—路易·特蘭迪尼昂演法奸塞爾日上士,米歇爾·比高利飾電話局長。這眾多明星聯手以高超的演技,令人信服地再現了巴黎解放前夕錯綜復雜、近乎傳奇般的一段真實歷史故事。
本片采用當時報刊登載的無數感人的戰時趣聞作為花絮,使一段硝煙彌漫的歷史充滿了令人回味無窮的輕松細節,而這些細節又再現了法蘭西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熱忱。影片中有這樣一段戲:當部隊攻入市區向德軍城防司令部進軍的時候,從推勒里皇家公園的一個德軍據點射出的子彈擋住了前進的道路,由英國巨星安東尼·帕金斯飾演的瓦蘭中士率領五名士兵,登上了公園對面的一幢公寓樓,他彬彬有禮地向一位正在喝咖啡的老太太行禮后,說明來意,希望借用她家的窗戶摧毀德軍據點。老人家替他們打開窗戶,士兵架好機槍,老人繼續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咖啡,但天花板被震得落下片片碎屑,落入她正在攪動的咖啡杯中。德軍據點被炸毀后,讓士兵把落在室內的彈殼撿干凈后,向老人家行了吻手禮,輕輕關上房門才快步離去。
另一個令人難忘的細節:當德軍城防司令私自給瑞典領事諾德林開了特別通行證,請他去見戴高樂將軍談判巴黎避免炸毀的條件后,兩名蓋世太保突然來到他的辦公室。馮·舒爾第茨以為自己的行動已被納粹總部察覺,這兩人是來殺害或押送他回柏林的,所以他剛坐在辦公桌旁,就悄悄拉開抽屜,準備摸出手槍,以應不測。這個顫動著的手的特寫鏡頭反復出現了三次。將軍雖然臉上故作鎮靜,但他發抖的手反映出他真實的思想狀態,觀眾的心也被這只手抓住了。這個特寫鏡頭的容量很大,觀眾可以對情節的發展產生多種推測:既然事已敗露,押赴柏林受審亦難免一死,舒爾第茨摸槍的目的是準備自殺。也許他會想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希特勒已失去理智,德國敗局已定,既然大勢已去,打死兩個蓋世太保,向盟軍投誠,保護巴黎城有功也可青史留名。但是如果他開槍不利,被蓋世太保打死,歷史就將會重寫。出人意料的是,這兩位不速之客來巴黎的目的,原來是希特勒要在炸毀巴黎之前,命令馮·舒爾第茨設法把盧浮宮內一幅15世紀的珍貴壁毯運回柏林。舒爾第茨明白對方來意后,如夢方醒,又悄悄地把手從抽屜中縮回來。二人走后,他不停地用手帕擦著額頭上的冷汗。真是一場虛驚!而整部影片不也是一場虛驚嗎?及時趕到的盟軍迅速占領了各個文明古跡景點,從而避免了一場與圓明園大火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人類浩劫,戰爭狂人希特勒在電話中的嚎叫終于被歡慶勝利的圣母院鐘聲淹沒。
上一篇:《小巷名流》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巴黎的最后探戈》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