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歌德《野薔薇》愛情詩鑒賞
〔德國〕 歌德
少年看到一朵薔薇,
荒野的小薔薇,
那樣嬌嫩而鮮艷,
急急忙忙走向前,看得非常欣喜。
薔薇,薔薇,紅薔薇,荒野的小薔薇。
少年說:“我要采你,
荒野的小薔薇!”
薔薇說:“我要刺你,
讓你永不會忘記,
我不愿被你采折。”
薔薇,薔薇,紅薔薇,
荒野的小薔薇。
野蠻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薔薇;
薔薇自衛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淚,
還是遭到采折。
薔薇,薔薇,紅薔薇,
荒野的小薔薇。
(錢春練 譯)
本詩作于1773年,是歌德的一首著名的構思奇特、巧妙天成的抒情短詩。有許多人認為這首詩是歌德的“懺悔之作”,這是有道理的。1771年春,歌德與少女弗里德莉克·希里昂相戀,感情一度曾十分熾烈。詩人在此時創作了不少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歡會和離別》、《五月之歌》等。但是后來,歌德發現他與弗里德莉克·希里昂二人間性格存在嚴重的分岐。她并非他理想中的伴侶,于是便主動提出了與她分手。然而,此事對弗里德莉克·希里昂的心靈造成的創傷卻難以愈合。她終生未嫁。歌德對此深為內疚,遂作此詩,以示遺憾。
詩共分三節。第一節詩人描繪了薔薇的外形:“嬌嫩而鮮艷”,少年看到了非常歡喜,好花人人愛,何況是花與人都處在青春激蕩的時刻呢?這節詩,我們可以隱隱約約地窺見詩人在敘述與少女弗里德莉克·希里昂的相逢相識。
第二節,詩人以少年與薔薇的對話,形象、鮮明、生動地再現出薔薇性格的高傲與倔強以及少年的輕狂。少年要采折小薔薇,但是薔薇不愿被采折,它要刺少年,讓少年“永不會忘記”。詩中、詩人以薔薇花來喻人,尤其有立體感。這里宛若看到了詩人與少女弗里德莉克·希里昂在對話。含蓄而有深致,引人深思。
第三節詩里示出薔薇遭到采拆后的不幸命運與悲苦結局。粗野的少年還是采折了嬌媚可愛的小薔薇。雖然薔薇進行了自衛,雖然它不愿被采折,但是,最后薔薇還是受到了傷害,只好“含悲忍淚。”這是痛苦的淚,這節詩仿佛是詩人與少女弗里德莉克·希里昂由相戀到不得不分手的情境。
詩人在本詩中運用了以物喻人的比擬手法,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野薔薇是生長在荒野的植物,在詩中卻以獨立、高傲,又嬌媚美麗的不幸少女的形象出現,造成了讀者的心理錯位,使詩歌的藝術美與現實性構成了一種強力,既有了距離,又二位一體,加重了詩歌的內含。
詩人通過野薔薇加以形象地敘述、表白、反省自己的行為,并深深為被自己采折后的“薔薇花”的悲慘境況而悔恨,那種無奈的心情、懊悔的自責,躍然紙上,使詩意在理性中回蕩著感情的波瀾。而“薔薇,薔薇,紅薔薇/荒野的小薔薇”二行詩在三節中的反復重現,不但加強了詩的內心情感的節奏,也突出了詩歌中薔薇花的形象,并使詩極富音樂美。詩歌語言的質樸,清新,具有民歌般的樸素美。
這首詩問世后,深受各地讀者歡迎曾被著名作曲家舒伯特、龍貝爾格、賴蓋利、萊希格等譜曲,共計有一百種以上。
上一篇:〔德國〕烏蘭德《酒家女》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日本〕伊勢《難波灘》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