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傳》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拉伯雷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532年—1564年。作者弗朗索瓦·拉伯雷(約1494—1553)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他早年受僧侶教育,后到法國各地游學,曾在里昂行醫。1532年他在一本民間故事書的啟發下,寫出了《巨人傳》的第2部,并用假名于當年正式出版。作品剛一問世就被搶購一空,但是不久即被宗教勢力宣判為“淫書”而遭禁。兩年后發表的小說第1部也幾乎遭致了同樣的命運。1546年,拉伯雷經過多方努力得到國王特許發表了小說的第3部,并因卷首有給王后的獻詩而有恃無恐地署上了真名。但國王的庇佑也未能使作品逃脫被查禁的命運。小說第4部初版于1549年,后經補充于1552年再版。第5部則是在作者去世后的1564年出版的。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成鈺亭翻譯的《巨人傳》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烏托邦國國王格朗古杰是一個愛喝酒的樂天派,他的妻子懷孕11個月后從左耳朵里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出來。這個孩子一出世就高聲喊叫:“喝呀!喝呀!”他的名字卡岡都亞(意為大喉嚨)便由此而來。他的形體也極為龐大,光一件長衫就要用掉上萬尺布。但不管怎么說,他還是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活地成長著。
卡岡都亞要念書了,父親請了兩位經院大師來教育他。他刻苦用功,能把書倒背如流,但人卻變得越來越傻。父親趕緊遣散了大師,決定把卡岡都亞送到巴黎去就學。
在巴黎,卡岡都亞開始用新的方法學習文學和各種實用知識,一天比一天有進步。日子過得很快,收獲葡萄的季節到了。列爾內國賣燒餅的人和卡岡都亞國家的人發生爭執,鄰國國王畢可羅壽趁機入侵,大肆劫掠。形勢危急,格朗古杰派人星夜去請卡岡都亞。卡岡都亞看過父親的信后,立即離開巴黎,沒多久便回到了父親的城堡。
卡岡都亞統率大軍,在曾經英勇抗擊敵軍的約翰修士的幫助下向敵人發起進攻。卡岡都亞的坐騎撒了一泡尿就淹死了大批敵人,而敵人的炮彈打在他的太陽穴上只不過就像葡萄粒一樣。最后,他拔下一棵大樹把敵人的城堡打成一片廢墟。畢可羅壽見大勢已去,率殘余倉皇逃竄。戰后,為酬謝約翰修士,卡岡都亞為他建了一座可以在里面隨心所欲的修道院。
卡岡都亞年老時,妻子巴德貝克為他生下一子。嬰兒體形過于龐大,母親難產而死。嬰兒取名龐大固埃。
這家伙自小便力大無窮,卡岡都亞生怕他闖禍。龐大固埃長大后四處游學,最后來到巴黎。在巴黎,他結識了風趣的巴奴日,兩人成為忠實的朋友。
龐大固埃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正值此時,渴人國侵犯邊境,龐大固埃便離開巴黎趕回國去御敵。他撒了一泡尿,就像河水泛濫一樣淹死了許多敵人。他把敵軍巨人隊的首領舉起來當做武器,結果300個巨人死得一個不剩,國王也被俘虜了。征服渴人國后,龐大固埃進行了大批移民,并派巴奴日前去擔任總督。
一天,巴奴日想到了要結婚,但又怕當烏龜,便來征求龐大固埃的意見,但得不到答復。為解決巴奴日的難題,龐大固埃召集了一位神學家、一位醫學家、一位哲學家來一起討論,結果這幫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巴奴日日漸精神恍惚,龐大固埃就決心和他一起去找神瓶以尋求答案。他們一直向西航行,先后經過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島嶼。
最后,龐大固埃、巴奴日一行來到了一座廟宇,里面有一個噴泉,噴出來的都是酒。巴奴日被單獨引到一個小殿堂,他看到了那個神瓶,還聽到了空中有個聲音說:“喝呀!”——這就是他們找到的答案。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57章《特來美的修士怎樣規定生活方式》,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社會理想。
修士整個的生活起居,不是根據法規、章程或條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由的主張來過活的。他們高興什么時候起床,就什么時候起床,其他像吃、喝、工作、睡覺,也都是隨他們的意愿。沒有人來驚吵他們,也沒有人強迫他們吃、喝,或做任何別的事情。這是高康大規定的。他們的會規,就只有這么一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為自由的人們,由于先天健壯,受過良好教育,來往交談的又都是些良朋益友,他們生來就有一種本能和傾向,推動他們趨善避惡,他們把這種本性叫做品德。遇有卑劣的約束和壓迫來強制和束縛他們的時候——因為我們人總是追求禁止的事物,想得到弄不到手的東西——他們便會把推動他們向善的那種崇高熱情轉過來,來擺脫和沖破這個桎梏的奴役。
由于有這種自由的精神,于是只要能討一個人喜歡的事,大家便爭著去做,形成一種值得稱道的競賽。如果一個修士或修女說:“我們喝酒吧。”大家便都去喝酒;如果一個人說:“我們去玩吧。”大家就一起去玩;如果一個人說:“我們到野外去吧。”大家就一起去。假使是去放鷹或打獵,女的便騎上專為婦女乘騎的駿馬,后面帶了雄偉的彪騎,在玲瓏地戴著手套的手腕上,每人架著一只鷹,或者一只鷂子,或是一只雕。男修士攜帶著其他的猛禽。
(選自《巨人傳》,成鈺亭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事莫過于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凡事都有一定的期限和終局。達到了最高峰,它就要開始崩塌,因為長期停留在最高峰上是不可能的。凡不重理性,不聽忠告,僅憑一時的僥幸,恣意橫行的人,都逃不過這樣的結局。
忠義正直的人,不論友敵,無不尊敬稱揚;奸佞邪惡的人,只要一事暴露,必到處受人懷疑。即使敵人對奸邪之徒,為達到某種目的,一時加以利用,終究也會加以痛恨的。
閱讀指導
拉伯雷的《巨人傳》從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話般的人物,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妙趣橫生、有時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獨特風格,贏得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廣大讀者的厚愛,并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然而,這絕不是一部純粹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開宗明義所指出的,這部作品雖然表面看來“無非是笑談,游戲文學,胡說八道”,但它在有關“宗教”、“政治形勢和經濟生活”方面,卻“顯示出其極其高深的哲理和驚人的奧妙”。
小說本身便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它不僅顯示出作者學識的淵博,更體現了作品的貫穿思想:“使人的靈魂充滿真理、知識和學問”。從開卷卡岡都亞降生時的喊聲“喝呀!喝呀!”,到篇末“神瓶”發出的“喝呀!”的諭示,都強烈地表達了要掙脫精神枷鎖,追求新思想和新知識的熱切愿望。
小說主人公、父子兩代巨人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都具有超乎尋常的體魄和力量,在他們身上,拉伯雷不僅表現了人的價值和偉大,更著重強調了人文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卡岡都亞兩次受教育的情節寓意明顯。他原本聰慧過人,但幾十年的經院教育卻把他變得呆頭呆腦、糊里糊涂,只有在改為接受人文主義教育之后才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巨人”。這當中所體現出來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思想,對后來教育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小說中的特來美修道院是拉伯雷想像中的人文主義理想國。這座修道院惟一的院規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創立修道院的約翰修士則是這種人文主義的理想人物。他不禁欲,敢于大膽瞧姑娘;他不節食,吃喝抵得上4個人;他不怯敵,對敵人十分無情,曾把入侵之敵打得落花流水。這個形象和中世紀的精神貴族僧侶階層迥然不同,是一個符合人文主義者“人情”標準的形象。
《巨人傳》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誕不經的夸張描寫中所透顯出來的絕妙的諷刺、幽默和極為豐富的想像力。這一特色來源于拉伯雷對民間文學傳統的出色繼承和改造。在當代的文學研究中,這部作品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引起了越來越大的重視。
閱讀建議
《巨人傳》是一部喜劇乃至鬧劇式的小說,因此,我們在閱讀過程中要盡情地放松,不要有太多的道德判斷,要充分享受小說文本所帶給我們的愉悅。
上一篇:《局外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