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雨果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831年。作者維克多·雨果(1802—1885)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一次他在參觀巴黎圣母院時,在某個陰暗的角落里發現了一個中世紀刻下的字跡:命運(原為希臘文)。好奇心受到觸發,從而開始創作這部小說。由于出版商的逼迫,雨果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匆匆交稿。據雨果夫人的敘述,“他買了一瓶墨水和一大塊厚厚的灰色羊毛披肩,把自己從頭到腳裹了起來,把其他的衣服都鎖在別處,免得自己忍不住要跑出去,他奮筆疾書他的小說,仿佛蹲監獄一般”。終于,正好趕在出版商規定的期限之前完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的小說,像他的戲劇《歐那尼》一樣,是標志法國浪漫主義勝利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管震湖翻譯的《巴黎圣母院》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1842年1月6日,巴黎人正在歡慶“愚人節”。在格雷弗廣場上,吉卜賽美貌少女愛斯美臘達的精彩表演引起人們的陣陣喝彩。但是,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張中年人的陰沉面孔發出了幾句不祥的咒語。這個人便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他自幼接受教會的熏陶,信仰虔誠,博學多識。他生活清苦,常以一副冷漠的面孔出現在公眾面前。16年前,他出于憐憫收養了一個畸形的棄兒,取名卡席莫多。卡席莫多把他視為惟一的親人,對他感恩戴德,惟命是從。卡席莫多長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鐘人。
一天,弗羅洛在廣場上發現了迷人的愛斯美臘達,他身上潛伏的淫欲就像一頭沉睡多年的野獸突然蘇醒了。他完全失去了自制。他感到要么占有她,要么置她于死地,否則難得安寧。就在“愚人節”的那天晚上,弗羅洛指使卡席莫多攔路搶劫愛斯美臘達。弓箭隊隊長孚比斯聞聲趕來,捉住敲鐘人,解救了愛斯美臘達。隨后,愛斯美臘達來到流浪人和乞丐集散地,在那里她從乞丐王手下救得窮詩人格蘭古瓦的性命,并和他結為表面上的夫妻。
《巴黎圣母院》電影劇照
第二天,經“審訊”后敲鐘人被帶到廣場上當眾受鞭笞。弗羅洛路過此處,但不加理睬。卡席莫多口渴難耐,向圍觀的人討水喝,但得到的只是戲弄和咒罵。這時,只見愛斯美臘達提著水罐來到他的身邊,敲鐘人第一次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光陰流逝。弗羅洛并沒有放棄對愛斯美臘達的迫害。他向法庭控告少女是會施魔術的女巫。有一天,他無意中得知愛斯美臘達和孚比斯約會,他藏在暗中偷聽,不禁妒火中燒,用匕首刺傷孚比斯,然后跳窗而逃。結果,宗教法庭嫁禍于愛斯美臘達,認定是她使巫術遣黑衣魔鬼刺殺軍官。愛斯美臘達屈打成招,被判絞刑。行刑前夜,弗羅洛來到監獄向愛斯美臘達懺悔,并建議帶她一起逃走,不料遭到愛斯美臘達的嚴詞拒絕。
行刑日,弗羅洛在郊外像瘋子一樣亂跑。他不知道,卡席莫多獨自劫持了法場,并將愛斯美臘達抱進了圣母院——不受法律管轄的“避難地”。卡席莫多從此成了愛斯美臘達忠實的朋友和仆人。他防備著一切想加害于她的人,甚至對弗羅洛也進行了頑強的反抗。他還為愛斯美臘達找到傷愈的孚比斯,求他去見少女,但負心的軍官卻策馬而去。
宗教法庭不顧避難權要來強行捉拿愛斯美臘達。巴黎的流浪人和乞丐聞訊前來營救,不明真相的卡席莫多奮力阻擋。混戰中,黑衣遮面的弗羅洛讓格蘭古瓦出面勸說,悄悄帶領愛斯美臘達從后門渡河逃走。流浪人和乞丐們則遭到國王軍隊的殘酷鎮壓,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弗羅洛把愛斯美臘達帶到廣場的絞架前,脅迫她在他與絞架之間選擇其一。少女寧死不屈,弗羅洛氣急敗壞,把她交給隱居在廣場旁的一個女隱士,然后自己去叫官兵。不想愛斯美臘達正好是這個女隱士失散了16年的小女兒,母女相見,分外激動。官兵前來捉拿愛斯美臘達,母親奮力搶救女兒,被劊子手一腳踢開,頭部觸石而亡。絞索終究套上了愛斯美臘達的脖子,弗羅洛在教堂頂樓上目睹此景發出了猙獰的狂笑。絕望的卡席莫多一怒之下將他從高高的頂樓上推了下去。第二天,敲鐘人便失蹤了。
兩年以后,人們在鷹山地穴里發現了兩具奇特地連在一起的尸骨。其中一具顯然是個畸形的男子,他緊緊地抱著那另一具女尸。當人們想把他們分開時,尸骨便化為了塵土。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11卷第2章,寫愛斯美臘達被克洛德劫走,卡席莫多在鐘樓上絕望地尋找。卡席莫多對愛斯美臘達的深沉的愛和強烈感情在這里刻畫得非常細致動人。
終于,他明白過來,深信她已經不在,一切全完了,她被人偷走了。他緩緩走上鐘樓的樓梯。就是這樓梯,他搭救她的那天他曾得意洋洋,欣喜若狂,攀登上來。現在他又經過同一地點,搭拉著腦袋,沒有聲音,沒有眼淚,幾乎連呼吸也沒有。主教堂里再次不見人影,重新墜入往常的寂靜。弓手已經離去,前往內城追捕女巫。廣闊的圣母院剛才還遭受猛烈圍攻,那樣驚擾喧鬧,現在只有卡席莫多一人留在那里。他再次前往埃及姑娘在他警衛下睡了許多天的那間小室。
走近前去,他一邊想像著也許即將看見她又在室內。他拐過俯臨下層屋頂的走道,瞥見那窄小的幽室,小窗、小門依然如故,蜷縮在一道大扶壁拱架下,像一個鳥窩掛在樹枝下。可憐的人見了,他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靠在一根柱子上,才沒有倒下。他想像,也許她已經回來,也許有什么好天使把她送了回來,這間小室這樣幽靜、這樣安全、這樣可愛,她怎能不在里面呢?他生怕打破了自己的迷夢,再也不敢前行一步。——“是的,”他心中暗想,“她大概在睡覺,或者在祈禱。別打擾她吧!”
《巴黎圣母院》電影劇照
終于,他鼓起勇氣,踮起腳尖又向前走,看了看,走了進去。還是空無人影!小室里始終是空的。不幸的聾子慢慢地在屋里轉圈,又掀起地鋪,向下面張望,仿佛她能夠藏在石板和褥子之間似的。隨即,他搖搖頭,呆立不動。忽然,他狂怒地一腳踩熄火把,一聲不吭,一聲嘆息也沒有,全速奔跑,用頭向墻上撞去,暈倒在石板地上。
他蘇醒以后,撲倒在床鋪上打滾,狂熱地吻著姑娘睡過的仍然溫暖的地方,躺著不動好幾分鐘,仿佛就要咽氣了。然后,他又跳起來,滿頭大汗,喘著粗氣,瘋了似的,把頭使勁往墻上撞,一下下像他敲鐘似的有規律,這樣的決心正是要把頭顱撞碎。終于,他精疲力竭,再次倒在地上。他四肢著地,爬出室外,在房門對面蹲伏著,驚訝萬分。
就這樣待了一個多鐘頭,一動也不動,眼睛始終盯著人去室空的小屋,他臉色陰沉,沉思著,憂傷賽過坐在空了的搖籃和裝了的棺材之間的母親。他一聲不吭,只是,間隔很久有一聲啜泣強烈震撼他的全身,然而,這是無淚的嗚咽,恰似夏天的閃電那樣沒有聲音。
(選自《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過度的痛苦也像過度的歡樂一樣,十分劇烈,卻不長久。人的心是不可能長期處于某一極端之中的。
寬宏大量,是惟一能夠照亮偉大靈魂的光芒。寬宏大量,位于一切其他美德前列高舉火炬。沒有它,世人都會成為摸索著尋找上帝的瞎子。
閱讀指導
《巴黎圣母院》是又一出美和善良遭到毀滅的悲劇。女主人公愛斯美臘達就是這種美和善良的化身。她不僅具有攝人心魄的形體美,而且,通過她對詩人格蘭古瓦的救助以及她對敲鐘人卡席莫多的同情,更顯示出她具有高尚的心靈美。然而在小說中,愛斯美臘達的美處于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毫無顧忌地在大庭廣眾面前展示她絕美的形象,這樣,她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侵襲,并最終被這種侵襲所毀滅。與她一起遭到毀滅的,還有雖相貌奇丑但心地善良甚至顯得有些崇高的卡席莫多。
巴黎圣母院教堂
這里所謂的侵襲,是指弗羅洛所代表的那種狂熱的情欲。但是,弗羅洛并非單純地是一種欲望的化身。這個人博學多識,信仰虔誠,而且其本性也可稱得上善良,這從他收留卡席莫多一事上可以見出。但是,刻板的宗教信條壓抑了他正常的感性需求,而這樣的壓抑愈是長久,其爆發的強力也就越大。所以,當對愛斯美臘達的偶然一瞥終于點燃他身體內部的火焰時,其郁積的情欲便如開閘的洪水一般不可阻擋。從此刻開始,弗羅洛也成為一個悲劇人物。他陷于無法自拔的情欲,當想盡辦法也得不到滿足時,他走向了對欲望對象的迫害。而弗羅洛之所以能夠迫害愛斯美臘達,是因為他有權力,和專制國家機構有勾結,所以愛斯美臘達所遭受的是情欲和權力的雙重迫害,而后者是這種迫害得以實施的關鍵因素。因而,通過愛斯美臘達的悲劇,雨果深刻地揭露了中世紀教會以及專制國家機構的黑暗。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以色彩濃烈的浪漫主義筆調出色地描寫了巴黎城市的壯麗圖景和中世紀陰暗生活的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充滿絢爛色彩和奇特音響的世界,使他們看到高大的哥特式的建筑、此起彼伏的屋脊的海洋、縱橫交錯的街道、散布在街頭的刑場絞架、陰森的巴士底獄和流浪人聚居的神秘的怪廳這一片奇特的景象。雨果還以不少篇幅描繪了巍峨壯觀的巴黎圣母院,用生動細致的描寫把它擬人化,寫它像是一個肅穆莊嚴、壯麗而又神秘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俯視和見證了歷代的生活和眼前的這個悲劇。這更加重了小說的浪漫主義氣氛。小說的情節也是典型的浪漫主義的,充滿了現實生活中所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張和怪誕,但是由于作者對自己的故事充滿了一種熱烈的激情,運用了巨大的浪漫主義的藝術力量,這一切仍具有引人入勝的效果。總之,《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氣勢宏大的浪漫主義杰作,充分展示了雨果作為一個大師級作家的不朽才華。
閱讀建議
注意小說的浪漫主義特色,而對于作者連篇累牘的主觀議論稍事瀏覽即可。重點閱讀小說第9卷卡席莫多和愛斯美臘達在鐘樓上的生活,這是整部小說中最為感人的部分。
上一篇:《巨人傳》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德伯家的苔絲》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