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加繆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942年。作者阿爾貝·加繆(1913—1960)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小說家。《局外人》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早在1937年,加繆寫了一部小說叫《幸福的死》,作為習作,這部小說沒有發表,但已經具有了《局外人》的基本情節。隨著對薩特文學的反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從而加速了《局外人》的創作。小說于1942年發表后,作者一舉成名,在巴黎文學界引起轟動,人們一致認為這部小說顯示了一個文學新星的才華。在法國,《局外人》家喻戶曉,被列入教科書。在世界文學史上,《局外人》早已被公認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郭宏安翻譯的《局外人》是較好的譯本。
加繆
內容精要
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阿爾及爾。一家法國公司的職員默爾索接到一封母親去世的電報。他無所謂地趕回母親居住的養老院,發現母親已經入殮,也就懶得打開棺蓋再見母親一面。母親下葬時他也沒有流一滴眼淚。第二天,他去海邊游泳時,遇到以前的一個女同事瑪麗,兩人去看了一部滑稽片,晚上一起過夜。
生活很無聊,他便和一個同事去追趕一輛重型卡車。他對周圍的事也很淡漠。有一個叫萊蒙的鄰居,和情婦發生齟齬,被情婦的弟弟打了一頓。萊蒙讓他代筆寫一封信把情婦臭罵一頓,他居然答應下來。萊蒙因為打情婦被警察局傳訊,萊蒙要他做證人,他也答應了。后來萊蒙邀他逛妓院,但被他拒絕。公司要他到巴黎的分號去工作,他覺得無所謂,認為哪兒都一樣。瑪麗提出要同他結婚,他也覺得無所謂,認為瑪麗一定要結婚就結婚,反正婚姻不是什么嚴肅的大事。
周末,萊蒙邀請默爾索和瑪麗到海邊去玩,結果和萊蒙情婦的弟弟所糾集的一幫阿拉伯人遭遇。雙方打了一架,萊蒙受了傷。后來,默爾索揣著萊蒙的手槍到一處清泉歇息,恰巧那個刺傷萊蒙的阿拉伯人也在那里。天氣異常炎熱,在太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默爾索覺得天旋地轉,在恍惚之中對著那個阿拉伯人開了五槍。
默爾索被關進了監獄。案子拖了11個月,他也逐漸地適應了監獄的生活。他用回憶、睡覺和看報紙來打發時光。開庭的日子到了,從證人的證詞中,法庭知曉了默爾索對母親之死的無動于衷,以及他在母親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尋歡作樂的行為。法官從這些事實中推斷出默爾索是預謀殺人,指責他沒有靈魂、人性和道德,最后判了他死刑。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默爾索被擱置一旁,律師、法官和庭長都在談論他,但不許他介入。他覺得他的命運在沒有他自己參與的情況下就被決定了,他反而成了一個局外人。
默爾索在監獄里等待最后的日子來臨。神父再一次來讓他懺悔,他憤怒地拒絕了,并有些激昂地喊叫了一番,認為既然要死了,一切都已無關緊要。臨死前,他心里也閃現過重新生活的念頭,他希望行刑時圍觀群眾對他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這或許是他留戀生命的獨特方式。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5章。行刑前,神父來到監獄讓默爾索懺悔,默爾索極為反感,一番憤慨之后又倍感憂傷。這是全篇充滿激情的片斷,也是全篇的高潮。
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東西爆裂了似的,我扯著喉嚨大叫,我罵他,我叫他不要為我祈禱。我揪住他的長袍的領子,把我內心深處的話,喜怒交迸的強烈沖動,劈頭蓋臉地朝他發泄出來。他的神氣不是那樣的確信無疑嗎?然而,他的任何確信無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頭發。他甚至連活著不活著都沒有把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好像是兩手空空。但是我對我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這么一點兒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這個真理,正如這個真理抓住了我一樣。我從前有理,我現在還有理,我永遠有理。我曾以某種方式生活過,我也可能以另一種方式生活。我做過這件事,沒有做過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沒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著的就是這一分鐘,就是這個我將被證明無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為什么。他也知道為什么。在我所度過的整個這段荒誕的生活里,一種陰暗的氣息穿越尚未到來的歲月,從遙遠的未來向我撲來,這股氣息所過之處,使別人向我建議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差別,未來的生活并不比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實。他人的死,對母親的愛,與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種命運選中了我,而成千上萬的幸運的人卻都同他一樣自稱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說的上帝,他們選擇的生活,他們選中的命運,又都與我何干?他懂,他懂嗎?大家都幸運,世上只有幸運的人。其他人也一樣,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殺人,只因在母親下葬時沒有哭而被處決,這有什么關系呢?薩拉瑪諾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樣的價值。那個自動機器般的小女人,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結婚的瑪麗,也都是有罪的。萊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賽萊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關系?今天,瑪麗把嘴唇伸向一個新的默爾索,又有什么關系?他懂嗎?這個判了死刑的人,從我的未來的深處……我喊出了這一切,喊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已經有人把神父從我的手里搶出去,看守們威脅我。而他卻勸他們不要發火,默默地看了我一陣子。他的眼里充滿了淚水。他轉過身去,走了。
他走了之后,我平靜下來。我累極了,一下子撲到床上。我認為我是睡著了,因為我醒來的時候,發現滿天星斗照在我的臉上。田野上的聲音一直傳到我的耳畔。夜的氣味,土地的氣味,海鹽的氣味,使我的兩鬢感到清涼。這沉睡的夏夜的奇妙安靜,像潮水一般浸透我的全身。這時,長夜將盡,汽笛叫了起來。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個從此和我無關痛癢的世界。很久以來,我第一次想起了媽媽。我覺得我明白了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個“未婚夫”,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來”的游戲。那邊,那邊也一樣,在一個個生命將盡的養老院周圍,夜晚如同一段令人傷感的時刻。媽媽已經離死亡那么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準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好像這巨大的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選自《局外人》,郭宏安譯,譯林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如果讓我住在一棵枯樹干里,除了抬頭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無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會習慣的。
一個人哪怕只生活過一天,也可以毫無困難地在監獄里過上一百年。
無論如何,對于什么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我可能不是確有把握,但對于什么是我不感興趣的事情,我是確有把握的。
閱讀指導
《局外人》可以說是對加繆的存在哲學的圖解。在這部中篇小說里,我們可以找到荒誕、選擇、對死亡的沉思以及種種哲學態度。令人吃驚的是,加繆能夠在一部完全虛構的作品中,如此真切、細膩地描繪出一個存在主義局外人在荒誕世界里的各種微妙的情感和心態。
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給任何讀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漠。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冷漠地參加葬禮。在停尸間、在下葬的墳地里,他一直是朦朧的,既不悲傷也不內疚。當他乘車返回“萬家燈火的阿爾及爾”時,他想到的是“上床睡它12個鐘頭”的“喜悅”。他同女友冷漠地相愛,同朋友們冷漠地去海濱玩耍。接下來,這個冷漠的局外人又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法庭、律師和陪審團,以同樣的事不關己的態度來拒絕神父的拯救。
然而,默爾索的冷漠并不是出于一種天然的對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的麻木,而是產生于一種信念。默爾索的冷漠產生于一種反抗的心態,一種在他的社會中做局外人的逆反心理;而這樣一種心態或心理的根源在于對人生虛無的透視,在這里,人生的虛無是指在死亡面前一切選擇都變得毫無差別或者毫無意義。如果考慮到作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寫作的這部小說,其中的深意不難理解。
《局外人》也是一部以風格獨特而著稱的小說。小說以主人公第一人稱方式自述而成,但是卻沒有通常的合乎邏輯的主觀感受性,有的只是與事理不相干的、來自于自然反射的心理情緒,這恰當地呈現了小說主人公對世界的冷漠心態。與主人公的性格相一致的是,小說的筆調近乎枯澀,還大量使用互不承接的短句,正如薩特所言:“從一句話到另一句話,世界毀而復生。當一個詞出現時,它來自虛無。《局外人》中的句子都來自孤島。我們從一句話跳到另一句話,從空無到空無。”的確,這種每句話都自立自足、語句與語句之間分隔空無的話語,更顯示出人生生活的虛無破碎。從這些簡單的分析中便可以看出,《局外人》是一部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作品,而它的作者不僅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學家,還是一位手藝高超的小說藝術家。
閱讀建議
《局外人》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哲理小說,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對主人公作太多的傳統道德判斷,而是要耐心而冷靜地揣摩作品的含義所在。
上一篇:《尤利西斯》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巨人傳》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