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原文與賞析
皎然
長史畫神獨感神,高步區中無兩人。
雅而逸,高且直,形生虛無忽可親。
降魔大戟緒在手,倚天長劍橫諸紳。
慈威示物雖凜凜,在德無秋唯有春。
吾知真象本非色,此中妙用君心得。
茍能下筆合神造,誤點一點亦為道。
寫出霜縑可舒卷,何人應識此情遠。
秋齋清寂無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
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
至今云旗圖我形,為君一顧煙塵清。
僧皎然,俗姓謝,是宋代著名詩人謝靈運十世孫,為唐代三大詩僧之一(另二人齊己、貫休)。本詩寫鑒賞周昉毗沙門天王絹畫的觀感,描繪者雖是神像,卻透露出歷史、人心所向等現實生活的信息。
周昉為唐代著名人物畫家和宗教畫家。傳說周昉與韓干同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都畫得很好,連郭子儀也難分高下。后來,郭子儀的女兒作了評論,說韓干所畫“空得趙郎狀貌”,周昉畫的則“兼得趙郎性情笑言之狀”。這故事說明周昉人物畫不僅“形似”,而且“神似”。這一特點從今天周昉傳世之作《簪花仕女圖》等也可證知。周昉宗教畫具有世俗化傾向,把其人物畫人情味的“神似”賦予了飄渺的神佛世界。人們習見者如人情味十足的水月觀音像(三十三觀音像之一),即周昉所創。這種風格,繪畫史上稱為“周家樣”。《唐朝名畫記》載,“昉任宣州別駕,于禪定寺畫《北方天王》,嘗于夢中見其形象。”亦可見所畫天王神像是有其人世生活印象作基礎的。
四大天王是佛教傳說中的護法神,今寺廟門廊處常見其塑像。詩題中的毗沙門天王(北方天王),即綠色身軀持傘的那一尊,但皎然詩中傳達的畫面形象卻是持戟橫劍,未持傘,亦未提到綠色身軀,可見天王形象是有個演變過程的。
全詩可分兩段,前八句為第一段,主要描繪神像,寫所見。后十二句為第二段,寫觀天王神像所感。
第一段先對周昉的宗教畫作了蓋世無雙的評價。繼之描寫畫面上的毗沙門天王像,“雅且逸,高且直”,高雅飄逸,雄偉正直,主要寫神的氣質風度。“形生虛無忽可親”,“在德無秋唯有春”二句,是說神對廣大人民蕓蕓眾生和藹可親,有如春天般的溫暖。但對邪魔卻是凜凜秋肅威猛無比的——“降魔大戟縮在手,倚天長劍橫諸紳。”(紳,衣帶) 這里,把神作為可親可敬的人加以描寫,正是深得周昉三畫藝昧之談。也曲折地反映了歷經安史慘酷戰亂,人心思治、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現實。
第二段寫感想議論,詩筆有徐疾變化。“此中妙用君心得”,“何人應識此情遠”,一再提示,周昉的神像思想感情上別有蘊含。蘊含是什么?“秋齋清寂無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氣氛舒緩,于正面作出回答之前故意放慢節奏。末四句陡轉急收,作了正面解釋:北方天王由天上下凡,是為了解胡兵之圍(掃除安史之亂的煙塵),是為了解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周昉多次畫北方天王像,是有很明確的現實針對性的。
宗教是現實的曲折反映,“宗教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馬克思語)《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 中,隱隱約約有這種氣息。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吾富有錢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