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夢時節》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8 彩色片 10本
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林洪桐 葛曉英 編劇:史鐵生 林洪桐 攝影:孫永田 主要演員:王春子(飾羅菲) 婁際成(飾爸爸) 張偉新(飾媽媽) 李婉芬 (飾姥姥) 趙良民 (飾夢中老人)
【劇情簡介】
一個身著白裙的少女躺在草地上睡覺。一陣霧飄過,少女穿著紅裙趴在一棵碩大的榕樹旁與一位老人談論無數掛在樹上的白鳥籠。少女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高興地走在花叢中,漸漸地消失了。
一群孩子在古觀象臺上比賽吹泡泡。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爭論,經過別人證實是男孩錯了,大家一起跟著女孩起哄,開始七嘴八舌地唱各種流行歌曲,一些人跳起現代舞,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手舞足蹈。
羅菲和寧寧放學回家路過一個廣告牌,羅菲凝視一會兒,吐出口香糖,猛力彈射到廣告牌上。
家里姥姥正在嘮叨,羅菲專心做她的布娃娃。羅菲和姥姥聊天,問華光是誰,姥姥只說是一個朋友。有人敲門,羅菲開門,見是爸爸,只見爸爸穿著西服,一言不發地走進臥室;一會兒媽媽也回來了,走進臥室,爸爸正在脫西服,媽媽質問,兩人爭吵起來。羅菲知道是爸爸不愿去見華光,令媽媽感到失望。
對面樓上有人在吹單簧管,羅菲若有所思地往外看。電話鈴響,病人急需手術,爸爸走了,媽媽呆坐在床邊。
劇場前,大幅的海報: 華光演奏會。人們在排隊買票,羅菲和寧寧閑逛,她們乘人不注意又一次把口香糖彈射到海報上。
羅菲躺在床上,聽姥姥說從前媽媽和華光認識的經過,那時華光住在對面,經常能看見在陽臺上畫畫的羅菲的媽媽,姥姥很欣賞這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但羅菲的媽媽選擇了現在的丈夫。羅菲聽不慣姥姥對爸爸的諷刺,和姥姥爭執起來。在夢中,羅菲穿著紅衣走向大榕樹,她問老人,鳥賣不賣,老人回答說這不是能買到的東西。
在對面那個吹單簧管的小伙子家里,羅菲在向小伙子的女朋友學跳舞。休息的時候,她與小伙子聊天,透過窗子她看到在陽臺上愁眉苦臉的爸爸。
客廳里,爸爸坐在沙發上心不在焉地聽媽媽解釋她和華光的過去,對媽媽的說詞他不置可否。媽媽隨口提到將來可以通過華光讓羅菲到國外留學,羅菲堅決反對,她不想依賴別人,爸爸表示贊賞,媽媽更加煩躁。醫院里爸爸和同事談起自己的感受,覺得有點對不起妻子。
羅菲放學后和同學們來到觀象臺上,大家暢所欲言,談理想、探險、藝術、諾貝爾獎……羅菲發現有人亂放自行車,他們一擁而上,把車子翻過來,以示對這些不守規則的人的懲罰。同學們唱著歌在路上飛奔,并做著種種瀟灑的動作。
客廳里,爸爸在修電風扇,媽媽站在一旁看,修好后爸爸故意開大風量,把滿桌的稿紙吹到地上,媽媽煩躁地來回走,爸爸伸腿絆了一下,媽媽差點摔倒,爸爸去扶被一把推開。媽媽出去散步。爸爸低頭撿紙。羅菲偷看到剛才的一幕,她拿出自己做的布娃娃,與爸爸一起商定參賽的作品。羅菲指責爸爸不要老是看不起自己,對自己的事業要有信心。爸爸一提論文的事就煩,覺得越改越不滿意。父女倆一起練倒立。女兒抱怨爸爸光給別人改稿子,光去做手術,老是搞實踐,也抽不出時間自己寫幾篇論文。爸爸說了自己的感受,女兒有點理解爸爸的行為原則了。媽媽同爸爸的一個朋友談他的論文老是出不來的原因,主要是他對文章的質量要求太高。媽媽還說如果讓她再選擇一次,她還要選擇現在的丈夫。
羅菲在小伙子屋里看他們收集的名人簽字,羅菲向他們推薦爸爸,但他們嫌知名度不夠予以拒絕。當知道羅菲的媽媽與華光的關系時,他們請求羅菲幫忙搞到簽名,羅菲答應下來。
晚上有關于華光的專題報導,羅菲不想讓媽媽看,就想各種辦法阻撓,甚至把姥姥也搬出來,沒想到姥姥和媽媽一起看起來,羅菲還想動員姥姥換臺,被媽媽轟走。透過窗子看到爸爸回來了,他沉悶的樣子促使羅菲冒險擰下燈泡,用鋼筆造成短路,家里一下子陷入黑暗中。
晚會開始了,同學們在燭光下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解說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老師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以實現自己的愿望。
羅菲在鏡子前梳頭,突發奇想要打扮一下,尋找一種新鮮的感覺,她換上媽媽的衣服,依照媽媽的樣子擺姿勢,換了一套又一套,媽媽走進來也沒有發現??吹脚畠哼@樣,媽媽知道她已經長大了。羅菲稱贊媽媽真漂亮。
同學們在欄桿外評價羅菲的媽媽,在路上他們意猶未盡,繼續嘖嘖稱贊。一個小男孩不經意地說出了對羅菲爸爸的印象,羅菲非常惱怒,與之發生爭執,乘他不注意的時候羅菲拔下車鑰匙,與寧寧配合,想逼他認錯。小男孩追不上,情急之下拿起水管亂甩,濺了羅菲和寧寧一身。
家里人都在等羅菲吃飯,氣急敗壞的羅菲帶著一身水在屋里轉來轉去,爸爸蹲在一旁勸她,父女默默相對,羅菲感到很委屈,失聲痛哭。夜里羅菲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她在那棵大榕樹上走來走去,還問了一些奇怪的問題。
羅菲在看完現代舞排練回來的路上,向小伙子和他的女朋友吹噓媽媽當年對華光的吸引力,使小伙子羨慕不已。羅菲把華光送來的票讓給了他們。
羅菲在家里一遍遍地練習寫爸爸的名字,最后還是放棄了,改用爸爸的簽章在一篇已經整理好的文章上蓋印,然后投往編輯部。
劇場前,羅菲買了一張高價票,進入音樂廳時,演奏已經開始了,如泣如訴的樂曲勾起了華光美好的回憶。晚上羅菲做了一個青色的夢。
在家里練小提琴時,羅菲拒絕再學下去,爸爸也勸媽媽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媽媽很反感,兩人又爭吵起來。羅菲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促使父母和好。她告訴姥姥自己要到寧寧家拿作業。實際是想通過電話制造壓力,使父母著急,忘記爭吵。果然爸爸先坐不住了,他讓媽媽在家等,自己到外面找。再次打電話時寧寧話說過了頭,被羅菲訓斥了一頓,她們的對話通過聽筒傳到了媽媽的耳朵里,使她深有所悟,放下電話,媽媽去找爸爸,兩人和好如初。
華光演奏完回賓館時,羅菲去找他簽名,兩個人的交談使彼此很快就熟悉起來。那篇由羅菲以爸爸的名義發出的論文惹了很大的麻煩,原作者揚言要訴諸法庭。羅菲非常后悔,但因為發現及時沒有造成更大的影響。父女倆騎車在湖邊一條小路上談心,說到了美好的未來。
夢中,羅菲穿著白裙在綠草地上酣睡。那些白籠中的鳥兒都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在自由飛翔。
【鑒賞】
兒童片由于其特殊的表現對象和觀眾層次,是一個很難駕馭的電影類型。一般來說,兒童片可分為三種: 1.拍給低齡兒童看,純以兒童的視角,兒童的興趣為主導,大多帶有超現實的童話色彩。2. 以兒童作為表現媒介來傳達成人對世界的感受,雖然視角仍是兒童的,但其內容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再是童真、童趣,而是現實中一些有著深刻意味的事件,觀眾的定位也是成人化的,比較典型的如前蘇聯影片《自己去看》。3.從兒童和成人兩個方面同時切入并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呈現一個客觀存在的不同的主觀世界?!抖鄩魰r節》屬于第三種。這部影片保持了林洪桐導演的一貫的藝術探索風格,相當成功地在兒童的世界中化入了成人的話題,在兒童片領域進行了新的開拓。
就敘事層面而言,《多夢時節》相當清晰描繪了兩個不同的心理時空。
一個是兒童的世界,充滿著少男少女們的爛漫天真,年少輕狂,所使用手法基本上是寫意的。特別是群體出現時,如羅菲和她的同學們在觀象臺上的對話段落,在紅色的夕陽背景中,孩子們或坐或站,三五成群,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為一句歌詞而手舞足蹈……畫面構圖活潑,色彩飽滿,攝影機位多變,幾乎沒有靜止鏡頭,比較充分地體現了孩子們所特有的多變追求和對時代的獨特感受,充滿著涌動的青春活力。特別是燭光晚會一場戲,使用了非常主觀化的紅色濾光鏡,配合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充滿幻想的解說,使整個段落洋溢著和諧浪漫的溫馨詩意。
另一個是充滿著各種矛盾和無奈的成人世界。在這一部分中,影片的描述手法是寫實的。影片以羅菲的媽媽為核心,講述了一個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夫妻之間的情感糾葛故事。這是《多夢時節》的情節主線:原本還是比較平靜的家庭生活突然被從美國回來的羅菲母親的初戀情人華光打亂了,整個現實世界的平衡支點因華光的到來受到沖擊。首先是羅菲的姥姥因不滿意至今仍默默無聞的女婿而頗有微詞,其次是羅醫生因憑空預感到自己的威嚴與地位受到威脅而生抱怨,最后是羅菲的媽媽因丈夫反常的反應而產生的煩躁。這一切都沒有逃脫他們的女兒羅菲的眼中,她在頗感困惑的同時把無名的怒火發泄到華光這個“外來的入侵者”的身上。因此,影片中的成人世界便成為一個有著各種尷尬無奈的讓人迷惑的世界。在影像風格的設計上與兒童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巨大的反差。在羅菲的家庭戲中,尤其是在她的父母出現在一個畫面中時,大多構圖是不規則的、隨意的和散漫的,影調也偏于冷峻,使觀眾能相當直接地感悟到創作者對成人(或現實)世界的看法。影片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矛盾的解決方式并不是武斷的、硬性強制的,而是自由選擇、自主判斷式的。在影片的最后一個敘事片段中,羅菲與爸爸坐在紅艷的霞光里,探討著人生的出路,雖然沒有明確答案,但這些畫面本身就成了最好的回答。
相當清楚的是,在影片復雜的表意結構中蘊含著一個核心的概念,那就是對人的價值的確認。圍繞這一點,影片象征性地用三代人體現三套不同而又相互影響的價值體系。首先表現的是中年人的價值觀念,他們是現實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價值觀也就是社會的主流觀念。影片確立了一個用以平衡的支點,這就是羅菲的媽媽。首先,她是一個事業上的成功者,特別是在男人稱雄的建筑設計行業,這一點完全可以值得自豪和受人青睞。其次,她同時還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性。這兩點,似乎能夠確保她以個人身份對于男性做出價值判斷的權威性。以這樣一個才貌雙全、明顯被理想化了的女性為價值判斷的裁判者,至少從感情上是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與此相應是她的兩個追求者,一是羅健剛,昔日醫科大學的高材生,今日“無所作為”的牙科主治大夫。二是華光,昔日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今日留洋歸國聲名顯赫的藝術大師。把這兩人加以比較是有意思的。這兩個男人,昔日站在一個起跑線上,都是所在專業的明日之星,但是,只是由于在以后歲月里的不同選擇和不同際遇,而造成了今日大相徑庭的處境。羅健剛在國內真誠地信奉“為人民服務”的信條,幾十年如一日以病人為上帝,把家中無數次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當作神圣使命的召喚。作為一名醫生,他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地盡了自己的本分。他應該說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傳統意義上的“勞?!笔饺宋?,他的價值觀是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宣揚的標準,也是新時期很多普通老百姓希望永遠存在于別人身上的品質(但是,對于自己是否應當具有,很多人甚至抱有相當鄙視的態度)。也許正是這種相當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心理造成了羅健剛的現實尷尬。例如,他只是因沒有發表一篇屬于自己的抄抄寫寫就成的論文而無法得到一個早就該得到的承認,面對女兒的一句疑問,他言不由衷地說出的一句話“上輩說我們是孵不出雞的蛋,下輩說我們是下不了蛋的雞”,其實正是其內心相當迷茫的真實寫照。價值標準的更新使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念出現了斷層。華光在影片中是一個虛寫的人物,對于他前史的交待也是虛擬化的。我們只是通過影片人物的轉述才知道,很久以前他曾去國外深造并學到了大提琴(一種典型的西洋樂器,而不是古箏之類的民族樂器)的演奏精粹(當然這其中肯定有個人的才華和辛勤汗水的付出)。但富于戲劇性的是,他此番是為了記憶中的初戀情人,而專程回國舉行個人演奏會的,而且是一下子便引起了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顯然是一個在新的歷史時期中的那種典型的名利雙收的“明星”式的人物。人們的頂禮膜拜客觀上更加確定了他的價值定位。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是一種可以滿足個人欲望的東西。在新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雖然缺乏現實根基但卻有著明確歷史淵源的價值觀念。對于這樣兩種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評判。影片借助羅菲的母親的特殊位置給出了一個堅定而又是寬容的裁斷。她與兩個男人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只不過一個是實寫,一個是虛寫。影片揭示矛盾的速度相當快捷。在表現家庭生活的第一場戲中,夫妻就進行了一場相當有意思的關于“意思”對話?!澳闶裁匆馑肌保澳悄闶裁匆馑肌保拔覜]什么意思”,“那我也沒什么意思”。這決不能理解為兩個人的文字游戲,而應該理解成一種非常微妙的暗示。羅菲母親的無名焦慮也許是由來已久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羅健剛并沒有進入周圍人們所期待的軌跡而成為一代名醫,他僅僅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牙科大夫。她自己的成就感在不斷攀升的同時,也就越來越不能容忍丈夫對名利的漠不關心了。特別是華光的重新闖入,使羅健剛有了一個更加明確的參照物之后,羅菲母親的焦躁終于浮出水面,使她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劇。這是一種相當復雜的矛盾心理。影片一方面通過逼女兒學小提琴(不是大提琴)來暗示她對華光價值的承認,另一方面通過與丈夫的爭吵來暗示她對羅健剛人格的承認。也許正是這種心態,使得羅菲母親的一句有些生硬的臺詞“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會選羅健剛”具有了現實的合理的因素。在這里,我們看到,創作者非常聰明地偷換了概念,把價值判斷更替為道德判斷,從而使得似乎有些傾斜的個人世界仍能維持其原有的平衡。
在影片中,羅菲姥姥的價值取向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也是非常市儈的。她是那種典型的(不能做出任何獨立判斷的)隨波逐流式人物。她在影片中惟一的功能就是作為羅菲的反向參照系。從羅菲的角度如何看待現實中的(或父母間的)矛盾,這是整部影片最不好把握,而又最不能回避的問題。影片給出了一個有些中庸的而又可能是惟一正確的回答。它沒有正面提出答案本身,而只是細膩地演示了羅菲心理成長的歷程。羅菲從對母親的反叛(她當面拒絕繼續學習小提琴)到對母親的心理認同(對著鏡子模仿母親照片上的各種姿勢,渴望成為一個像媽媽一樣的成功者),從對父親怒其不爭的埋怨(回家后對父親的哭訴和指責)到對父親內心世界的體察和諒解(父女同時靠墻的倒立和湖邊晚霞中的對話),從對華光的敵意排斥(用口香糖彈射廣告宣傳畫)到對華光的善意接納(在樓梯上的并排而坐)。羅菲終于從一個感性的起點達到了一個理性的終點,把所有的一切都融合成一個獨特的價值系統。作為整部影片中出現的三套價值系統的一個頂點,羅菲的結論有點似是而非:“孵不出雞的蛋我就吃了,不下蛋的雞我就殺了”。那然后呢?……羅菲無法回答,她只是在寧靜而又甜美的夢中微笑?!安皇俏也幻靼?,這世界變化快”,影片借用孩子們的口,道出了生活的真諦。影片中出現的極為風格化的五次夢境完全可以看成是導演藝術個性的充分體現。由于五次夢境游離了故事主線,使一些普通觀眾似乎難以接受,但也正是因為這五次夢境游離了故事主線,從而使得它的表意功能得到強化。那掛滿白色鳥籠的大樹,樹前芳草茵茵的綠地,和煦溫暖的陽光,耳語般輕柔的話音……這些美妙的視聽形象充分地展示了孩子們對自然、和諧與美麗的追求,它構成了一條暗線,與主線并立存在,并在整部影片的意蘊上形成了呼應的格局,使得整部影片的內涵更加豐厚、飽滿。
80年代末期的中國影壇出現了一大批新人,也有很多力作問世。影片《多夢時節》將以其獨特的視角、深邃的思考以及迤邐的影像風格而在當代中國電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夏貝爾上?!穭∏楹喗閨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大決戰》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