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羅日杰斯特文斯基《“要我給你愛情”》愛情詩鑒賞
〔俄—蘇〕 羅日杰斯特文斯基
“要我給你愛情?”
“給我……”
“它弄臟了……”
“就給臟的。”
“我想算算命……”
“算吧。”
“我還想問一問……”
“請問。”
“假定說我來敲你的房門……”
“我放你進。”
“假定說我叫你來家……”
“我立即動身。”
“如果等待你的是災難?”
“我寧愿遭到不幸。”
“如果我把你欺騙?”
“我不記恨。”
“‘唱支歌我聽聽’——我吩咐你……”
“我這就唱。”
“關上門,謝絕朋友……”
“我就把門關緊。”
“如果我對你說:去殺人!”
“我就去殺。”
“如果我對你說:去死吧!”
“我就去死。”
“要是我快淹死了?”
“我就救你。”
“如果救我受了傷?”
“我忍一忍。”
“如果有墻擋住去路?”
“我推倒它。”
“如果有解不開的死結?”
“我把它砍掉。”
“如果死結有一百個?”
“我砍掉一百。”
“你要我給你——愛情?”
“愛情”。
“這不可能!”
“為什么?!”
“因為我不能愛奴性。”
(夏仲翼 譯)
羅伯特·羅日杰斯特文斯基(1932~ ),蘇聯俄羅斯詩人,曾任蘇聯作協書記,在六十年代被認為是“第四代”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許多作品獲得蘇聯國家文學獎,深愛蘇聯人民喜愛。羅日杰斯特文斯基關注現實生活,以寫政論性抒情詩聞名于詩壇。濃烈的時代氣息,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富于激情的詩歌語言,使他成為“大聲疾呼派”的出色人物。《要我給你愛情》這首詩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青年男女總是要相愛的。丘必特之箭神威無比,即使最高傲的公主也會赧顏低眉,溫順馴服的。花前月下,河間濮上,凡春風拂過之處,必有情語款款的男女存在。他們像一對對交頸啼鳴的鳥兒,都在努力構筑著自己幸福的巢穴。然而,真正的愛情是什么?古今中外,多少文學家有感于斯,寫下了不知多少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篇章。“金玉良緣”果真是“良緣”么?孟光,梁鴻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又未免太客氣些;安娜·卡列尼娜尋求愛情,最終在人生歧路上香消玉殞;倒是其貌不揚的簡愛,歷盡坎珂,在桑菲爾德莊園劫難之后的瑟瑟寒風中,找到了羅切斯特,譜寫出人類情愛史上最感人的樂章。真正的愛情是什么?這永遠是文學家們思考不盡的問題。
《要我給你愛情》,詩人借男女之間一段關于愛情的對話,闡明了自己的愛情觀。“要我給你愛情?”“給我……”注意,詩人這里用一“給”字,已潛入了他對愛情的深刻理解。愛情本是男女之間彼此娛悅,心心相印,一種高尚而美好的情感,是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它既不能奴顏婢膝地乞求,也不能居高臨下地賜與。因而用一“給”字,便為詩的結句之陡轉埋下了伏筆。
詩歌一連串對白,從表面上看,似乎一方在察驗另一方對自己的愛究竟有多深,提了許多假設的難題要對方回答:“要我給你愛情?”“它弄臟了”“如果等待你的是災難?”“如果我把你欺騙”“如果我對你說:去殺人”!“如果我對你說:去死吧”“如果有解不開死結”“如果死結有一百個”……這些問題像連珠炮似的,一個接著一個,大有刨根問底,察個山窮水盡之勢。可仔細品味,隱隱約約似有弦外之音。果然,當回答的一方毫不猶豫地表示絕對服從他的(亦或是她的)意志,接受任何,哪怕是最荒唐、最無理的要求時,詩之意脈陡然一轉,“卒章顯其志”,詩人終于旗幟鮮明地表態:“你要我給你——愛情?”,“這不可能。”,“因為我不能愛奴性”。這是一個擲地有聲的愛情宣言。在這個宣言中,詩人崇尚的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擇偶法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人格的獨立與心靈的相通。而對那種毫無個性與主見,任人驅遣,只知曲意奉迎之輩,詩人是嗤之以鼻的。歷史畢竟發展了,人類的愛情經歷了漫長的演變與進化,到現代應該有了嶄新的含義——而這,正是詩人所進行的思考,并向千千萬萬熱戀中的男女提出的忠告。
這首詩立意警拔,富于教育意義。運用對白式表達方式,層層鋪排,循環往復。語氣急促、激烈、咄咄逼人。然結句陡然一轉,如異峰突起,立意盡顯,在結構藝術上可以說是別具一格。
上一篇:〔德國〕席勒《“一切生趣消失在遺棄者的一聲長嘆里”》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馬爾科夫《一片潔白無瑕的雪》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