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德魯尼娜《我不習慣于別人的憐憫……》愛情詩鑒賞
〔俄—蘇〕 德魯尼娜
我不習慣于別人的憐憫,
我為之驕傲的是,當年在戰場
血染戎裝的男人們
曾求救而召喚過我這個姑娘。
但在這和平的、冬日雪茫茫的夜晚,
我不愿把往事回想,
作為一個意亂心迷的軟弱女人,
我把臉兒俯向你的肩膀。
(王守仁 譯)
德魯尼娜(1924—— )蘇聯女詩人,抒情詩多以紀念衛國戰爭為主,著名的有:《警報》、《沒有不幸的愛情》、《戰壕之星》等詩集。
戰爭與和平,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歷史時代,也是文學創作的最好題材。托爾斯泰曾在其同名巨著中,成功地把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史詩般地描繪了一幅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令人贊嘆。而當代蘇聯詩人德魯尼娜,則在一首短短數行的小詩中,濃縮進戰爭與和平兩個場景,再現出戰斗與生活兩個畫面,同樣使人折服。由于曾經在出生入死的衛國戰爭中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德魯尼娜是以其戰爭題材的作品登上詩壇的。她的詩歌創作以戰爭題材為主,同時也寫過不少愛情詩。而這首《我不習慣于別人憐憫……》則是戰爭和愛情題材有機結合的佳作。
這首詩很短。雖然只有兩節,卻跨越了兩大歷史年代。即便僅僅八行,卻展現了兩幅生動的生活場景。更難能可貴的是,就在這有著巨大的濃縮力和蘊含力的短小詩作中,竟站立起一個血肉豐滿、親切感人的女性形象。
“我不習慣于別人的憐憫”。作品一開篇就鮮明地把女主人公那自強自立、剛直不阿的性格展示出來。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有著“為之驕傲”的不平凡的經歷。于是,詩人便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把讀者帶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當年在戰場/血染戎裝的男人們/曾求救而召喚過我這個姑娘”。作為一名衛生員,詩人曾戰斗在反法西斯斗爭的最前線。所以,她便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融進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之中。在生與死的戰場上,“我”曾經出生入死的搶救過那些“求救而召喚”“我”的“血染戎裝的男人們”。這一切使這個姑娘“為之驕傲”,這一切鑄成了她鋼鐵般的性格。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不習慣于別人的憐憫。”
在第二節中,詩人又把讀者從對硝煙彌漫的戰場的回憶中拉回到生活的現實中來。戰爭已成為過去,人們渴望著安寧、舒適的新生活。因此,“我不愿把往事回想”。這是一個“和平的、冬日雪茫茫的夜晚”,女主人公正在愛情的困擾中“意亂心迷”。所以,她只想“把臉兒俯向”戀人的“肩膀”來獲得愛情的溫馨。
在戰場上,“我”曾經有“為之驕傲”的業績,在生活中,“我”又成了一個“軟弱女人。”兩個場景、兩種性格,把女主人公的勇敢的犧牲精神和對戀人的溫情鮮明地映襯出來。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對生活的準確把握,我們不得不贊嘆這首小詩的豐富內涵!
上一篇:〔英國〕克莉斯蒂娜·羅塞蒂《想念》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美國〕蒂絲黛爾《我不屬于你》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