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回顧》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劇作家奧斯本(1929— )的三幕劇。一天晚上,英國中部某城鎮的一寓所內,25歲的吉米·波特與好友克利夫坐在椅子上看報。吉米橫蠻無理,不時對克利夫出言不遜。這期間,吉米之妻艾利森一直在燙衣服。吉米出生工人家庭,戰后上了大學,畢業后先后曾當過記者、推銷員,還作過廣告,現在與克利夫合伙經營一糖果小攤。三年前的一個晚會上,他結識了中層社會出身的艾利森小姐,兩人不顧女方家庭的百般阻撓,相愛并成婚。幾年來,雖說兩人余情尚存,但家庭生活一直不和諧。不得志的吉米終日生活在煩惱和憤怒之中,經常尋畔挖苦、嘲諷艾利森及其父母兄弟,借以評擊英國時政、軍事、宗教及森嚴的等級制度。一天,艾利森的好友、女演員海倫娜隨劇團來到此鎮,借宿于艾家。她目睹吉米對妻子的無休止的挑畔與糾纏,便促成已有身孕的艾利森回娘家(此時,吉米不知妻子已有身孕)。艾利森走后,海倫娜與吉米相愛并同居。數月后的一個雨夜,艾利森不由自主地歸家。此時,一直受良心自責的海倫娜羞愧難言,決意忍痛割愛,重返舞臺。艾利森本也打算離開,但最終還是決定與吉米在這布滿陷阱的世界里,謹小慎微地共求生存。
奧斯本通過吉米這一人物形象,再現了戰后一部分英國青年的精神狀態。吉米自幼便體驗到世態炎涼,眼見扶助過他的老婦人在貧困與孤寂中死去,卻無力解救?,F存制度又使他無法施展鴻志。他敵視虛偽、腐敗的各級統治機構及其代表,卻又無心、也無力采取任何行動改變現實。長期的失意及內心的抑郁和痛苦使他呈現出病態:他終日憂郁、焦躁,冷淡無情,言辭刻薄,肆意尋釁挑斗,粗魯蠻橫。而他的病根就在于他“生不逢時”——這也是他同時代許多青年人病態的根源。
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是“憤怒青年”這一戰后文學運動的代表作,被譽為50年代最優秀的劇作。不僅如此,奧斯本以其劇作開創了英國戲劇的新紀元。在他的啟迪下,新一代作家將眼光由社會上層轉向中、下層。在他們的作品中,平民百姓對丑惡制度及現實的抨擊、謾罵代替了紳士淑女們溫文爾雅的閑談。
上一篇:《感傷旅行》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戈丹》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