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蒂絲黛爾《我不屬于你》愛情詩鑒賞
〔美國〕 蒂絲黛爾
我不屬于你,不在你身上消失,
不消失,雖然我渴念
消失,像正午點起的蠟燭,
像飄入大海的雪片。
你愛我,我發(fā)現(xiàn)你仍然
聰明而美麗,
但我是我,那渴望
如火花一樣消失的人在光中滅寂。
啊,深深投入愛的懷抱——任憑
迷離恍惚,如聾如瞽,
任憑你愛的風暴橫掃,
疾風中的一支蠟燭。
(宣樹錚 譯)
當我們處于愛的立體時,是給與還是索取?而一方把愛毫無保留地獻給對方時,對方是否也把自身的全部傾注出來?女詩人蒂絲黛兒在這首詩中寫出了“自我”與“愛”的斗爭。
蒂絲黛兒的愛情生活很不幸。詩人青少年是孤寂的,性格較深沉。她的詩也就帶有一絲天真、單純、向往歡樂的孤寂感。她曾拒絕過美國著名詩人林賽熱情如火的追求,而嫁給了一位商人。婚后十五年,兩人離異。1931年林賽自殺,蒂絲黛兒心情悲痛,終至精神崩潰,自溺而死。
這首詩并非詩人的自白,但其中可窺見詩人那孤傲的愛情觀:渴望被愛和拒絕接受愛的矛盾性。
“我不屬于你”,詩人心靈海洋底部開始轟響了。這是頑強抗爭的最真摯寫照。因為我不屬于你,所以,我才能“不在你身上消失。”然而詩人的倔強中卻吹進了一縷溫柔的惆悵。我還渴念在你身上消失。詩人彷徨無主,在真實與幻想間進退兩難。“正午點起的蠟燭”與“飄入大海的雪片”兩個形象的比喻準確而深致地表達了獻身愛,消失于愛中的無限快慰之情。但詩人的焦慮又促使抗拒的滋生。矛盾的二重性糾結著詩人的心。
第二節(jié)詩人依舊舉著“自我”來反抗“愛”。你愛我。你還在詩人眼中“聰明而美麗”但詩人卻冷漠地回絕“我是我”我不會順從地做愛的臣仆。詩人以理智的冷靜戰(zhàn)勝了情感的狂熱。詩人那渴望消失在愛人身上的心表面上歸于平靜了。但詩人能平靜多久呢?
第三節(jié)一個“啊”字,徹底把詩人的“自我”打垮了。心靈的斗爭見了分曉,愛情勝利了。詩人僅差一線就要讓“自我”站上風了,但詩人是離不開愛的慰藉的,“自我”只是在“空中樓閣”式幻想中。所以詩人“淡淡投入愛的懷抱——任憑/迷漓恍惚,如聾如瞽/任憑你愛的風暴橫掃/疾風中的一支蠟燭/詩人的“自我”與“愛”不再有距離了,二者合為一,詩人于是消失了,投入到深深的愛的懷抱,到此刻,詩人才發(fā)現(xiàn)愛是這般的“迷離恍惚”“如聾如瞽”詩人還是做了那枚正午點燃的蠟燭,消失在光明中了。詩人的理性被非理性戰(zhàn)敗了。詩人惶惑,迷惘的心情滲透在字里行間,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我”與“愛”真的勢不兩立嗎?
詩中,燭光把詩人的感情波瀾清晰照亮,呈現(xiàn)出詩人那顆劇烈顫動的心。“欲揚先抑”式的手法運用,把自己永恒在愛中了。詩人的全部抗爭、苦惱、尋覓……不過是踏向愛之神圣殿堂的階梯。
上一篇:〔俄—蘇〕德魯尼娜《我不習慣于別人的憐憫……》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西班牙〕拉·阿爾貝蒂《我多么孤獨!……》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