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狄金森《斜光》愛情詩鑒賞
〔美國〕 狄金森
冬天的下午,
有一道斜光——
象教堂的鐘聲,沉重地
壓在我們的心上——
它送來神圣的創傷——
看不見傷痕,
只有心靈,
在為感知呻吟——
啊,多么莊重的絕望——
可惜無人給以啟迪——
因為這高尚的痛苦
來自上天的旨意——
你蒞臨了。整個大地——
都在傾聽,連陰影——也屏住氣息——
可你離去時,卻那么遙遠
仿佛使我們看到了死亡的距離——
(范岳 譯)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國著名的意象派女詩人。美國的現代主義藝術的崛起,比法國稍晚,詩壇上一般將弗洛斯特、卡明斯、龐德和艾略特視為美國現代派詩潮的先驅。狄金森既不是這一時代的代表,也并非這一時代詩人的啟蒙者。她的大量詩歌是她死后被人們發掘出來的(生前僅發表過七首短詩),直至本世紀初,她才象一顆新星出現在天際,發出燦爛的光輝,對美國新的詩潮產生出巨大的影響。
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新奇自然,內涵深邃,濃縮著火一樣熾烈的情感。她是最早運用半諧音與諧音突破傳統韻律框子,借富有質感的物象來表達抽象意念的開拓者。她有一句名言:
——狂喜是陸地的
靈魂向大海奔去……
有的評論家認為,這里含有一種對大自然的永衡的領悟和愛。她的許多詩都與人生和自然有關,雖然抽象難懂,但卻表現出對“永衡的愛”的執著追求。譬如《斜光》這首充滿哲理思考的奇巧小詩,便是將死亡視為莊嚴歸宿的歌頌永衡自然和愛的詩作。為什么這樣看呢? 狄金森試圖向人們展示靈魂對人生的厭倦,指出通向另一個未知世界的途徑。狄金森生活在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中,但她卻并不相信基督教的救世之說。詩中的冬日斜光象征著人類的末日,教堂的鐘聲呼喚著死亡。這種痛苦雖“看不到傷痕”,但唯有內心的感知才能判斷它的“神圣”意義。這一點不僅表明詩人的悲觀情緒,而且對人生的意義也提出了質問與責難:既然,死亡給人們帶來的創傷是神圣的,絕望是莊重的,那么人世間還有什么可值得留戀呢? 因此,當詩人看到夕陽最后一道斜光消逝時,不免惆悵地感嘆道:“那么遙遠,仿佛使我們看到了死亡的距離。”
長期以來,有些人一直認為這是一首背叛信仰,褻瀆宗教的詩。但卻忽視了詩人對她所處時代的嚴肅思考。她已將內心的感情與外層空間融合在一起,仿佛要竭力爭脫精神上的束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投入那象征著永恒的愛的大海。
上一篇:〔美國〕羅伯特·勃萊《拉起手》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加姆扎托夫《無題》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