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李齊賢
過大散關
行盡碧溪曲,漸到亂山中。山中白日無色,虎嘯谷生風。萬仞崩崖疊嶂,千歲枯藤怪樹,嵐翠自濛濛。我馬汗如雨,修徑轉層空。
登絕頂,覽元化,意難窮。群峰半落天外,滅沒度秋鴻。男子平生大志,造物當年真巧,相對孰為雄?老去臥丘壑,說此詫兒童。
大散關又稱散關、崤谷,在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為秦蜀往來要道,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時宋金曾以此關為西部邊界。這首詞當是李齊賢奉使川蜀時所作。
詞一開頭便緊扣題目中的“過”字,由行程進入大散關寫起:“行盡碧溪曲,漸到亂山中。”“亂山”二字寫出了大散關所處的周圍環境。由“碧溪曲”到“亂山中”,路途越來越艱難。以下五句寫行走于“亂山”中所見的景象。“山中白日無色,虎嘯谷生風”,從“色”、“聲”兩個方面表現大散關的雄奇險峻。山高林密,以至“白日無色”,陰森幽暗;山谷幽深,虎嘯生風,聞之令人膽戰心驚。“萬仞崩崖疊嶂,千歲枯藤怪樹,嵐翠自濛濛”,對眼前所見景象作進一步描寫,使人有親臨其境之感。“萬仞”二句,對仗工整而有氣勢,極力夸張而不失真實。“崩”、“疊”、“枯”、“怪”四個形容詞用得準確而生動。“嵐翠自濛濛”一句,寫山中云煙繚繞,濃翠欲滴,則使雄偉的景物平添了幾分秀美。“我馬汗如雨,修徑轉層空”,筆法意境類似《詩經·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回應開頭二句,繼續寫行程:長長的山路直入云霄,行進在這條山路上的馬匹已汗如雨下。艱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登絕頂,覽元化,意難窮”,過片承上啟下,由敘事轉入抒懷。作者登上山頂,仰觀俯察,心潮起伏,難以平靜。“元化”即“造化”,指大自然的發展變化。然后繼續描寫在山頂上極目遠眺,“覽元化”所見的景象:“群峰半落天外,滅沒度秋鴻。”遠處的山峰好像落到天外去了,南飛的大雁不斷從視野中消失。緊接著再表現“意難窮”中的“意”:“男子平生大志,造物當年真巧,相對孰為雄?”在大散關的歷史上,曾留下過許多英雄的足跡:漢末曹操攻張魯,曾自陳倉出散關至河池;蜀漢諸葛亮曾出散關圍了陳倉;而宋人陸游中年入蜀任王炎幕僚時,曾與金兵在大散關一帶對峙,后來寫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晚年還十分懷念這段“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的生活。作者十分仰慕這些古代英雄,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種“平生大志”與眼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比較,哪一個更雄偉壯觀呢?這一問問得很有氣魄!“老去臥丘壑,說此詫兒童”,想像著自己晚年致仕身退,歸隱山林后,向后輩述說今日的情懷,將會使聽者驚詫不已。
李齊賢詞繼承蘇東坡、元遺山一派,有不少清新灑脫、雄渾豪放之作,此為其中之一。作者將大散關的景物描繪得雄偉壯觀,以之襯托“男子平生大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許有壬《水龍吟·半生人海風波》隱逸詞作
下一篇:邵亨貞《掃花游·春晚次南金韻》閨情閨怨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