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其日獨游香山寺。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顧索素琴應(yīng)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
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注釋】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此日,李訓(xùn)與鄭注等人,奏甘露降祥,欲借文帝觀甘露之機盡誅宦官,宦官仇士良等人察覺此事,劫文帝,殺李訓(xùn)及王涯、舒元輿等朝官從吏六七百人,史稱甘露之變。
香山寺:見《香山寺二絕》注。
白首同歸:出自晉潘岳《金谷詩》,指去世。
索素琴:用晉嵇康典,史載嵇康臨刑時,索琴彈奏《廣陵散》。
牽黃犬:用秦李斯典,《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為趙高陷害,臨刑之時對次子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麒麟脯:《神仙傳》載,仙人王方平用麒麟脯招待麻姑。醢:肉醬。
曳尾龜:出自《莊子·秋水》篇,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評析】
有人說,甘露之變時白居易恰在洛陽,故而作此幸災(zāi)樂禍之詩。其實,仕途本就風(fēng)云變幻,詩人只是從中得到些許啟示罷了,未必有幸災(zāi)樂禍之意。此詩以感事為主,兼及香山寺之游:首聯(lián)即點出全篇主旨,寫出政治險惡;頷聯(lián)流暢爽利,用典而不覺,兩種不同選擇造就了生死截然不同的人生;頸聯(lián)、尾聯(lián)承“白首同歸”而下,用嵇康和李斯之事,猜想處在政治漩渦中的后悔不及,逼出結(jié)論,轟轟烈烈卻不由自主地死去不如平平淡淡卻躲過劫難地活著。這看似是一種茍且偷生的人生哲學(xué),但它深刻反映出亂世中人們對仕途的恐懼。
上一篇: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詞注釋與評析